70亿坏账?!两大国有造船厂受离岸订单拖累而“弃船”。

山枣重工和青岛武船累计亏损超过26亿元,业绩不佳也拖累了CSIC旗下资产上市平台中国重工的业绩,最终不得不被上市公司“抛弃”。但除了亏损,由于大量海工订单取消,两大船厂在建海工项目仍有近765438+亿元亏损,可能难以收回。中国重工的一纸公告披露,两家船厂在海工项目上的亏损终于浮出水面。

亏损超过26亿元,“坏账”累计超过70亿元。

19年2月19日晚间,中国重工发布公告,以零对价向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出售山川重工持有的山枣重工53.05438+0%股权和武船重工持有的青岛武船67%股权。

股东资料显示,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山枣重工)是山川重工的控股子公司,中国重工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武川)是中国重工的全资子公司武川重工的子公司。

中国重工解释称,出售是为了避免离岸业务持续低迷对公司整体效益的负面影响。公告显示,山枣重工和青岛武船近两年零利润合计为-2.6438+0.696亿元。山枣重工和青岛武船的重创,给中国重工的整体效益带来了一定的拖累。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海工项目订单的频繁取消和变更给山枣重工和青岛五物带来了惨重的损失,这些无法挽回的海工订单损失甚至相当于船厂净亏损的两倍。

中国重工表示,山枣重工和青岛武船在建的海上平台占用了中国重工大量资金。两个船厂都面临着在建海上平台处置难的问题。其中,山枣重工海工项目可能带来超过57亿元的亏损,相当于其2014以来26.63亿元总净亏损的两倍左右;青岛武术在海洋工程领域的亏损可能接近6543.8+04亿元,其从2065.438+06至今的净亏损约为9.65亿元。两个船厂在海工项目上累计亏损近71亿元。

报告显示,两家船厂已将主要资产分别转让给山川重工和青岛北船,未来不会有新的造船合同,只会完成目前的手持订单,后续业务计划尚未确定。目前,山枣重工和青岛武船在建项目都包含大量难以交付的海洋平台,这些海洋项目的亏损也在两个船厂的亏损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约57亿元未收回,山枣重工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已注销。

山枣重工在建的海上项目包括4座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总价约8.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24亿元)。但在前三个平台注销,第四个平台很可能注销的情况下,山枣重工仅收到5%的预付款,剩余95%约57亿元的损失至今未追回。

据了解,2013年,山枣重工和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公司作为联合卖方,与新加坡船东FTS德瑞克私人有限公司签订了两座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CJ50-01/02),之后,双方于2013年9月2日签订了两座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CJ50-03/04)。每个平台的价格为2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6万元)。

当时这个订单是山川重工第一次建造CJ50平台,也是中国第一次承接新平台,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工程量和合同金额均为山川重工历史之最。

根据建造合同,合同生效时,船东将为每个平台支付5%的预付款654.38美元+00.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528亿元),平台下水时支付5%的进度款654.38美元+00.9万美元,平台交付时支付尾款和合同价格调整金额。山枣重工于20113年6月开始建设第一个平台,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陆续推出4个平台。但这四个平台下水时,船东拒绝支付到期的5%进度款。

下水后,这四个平台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安装调试工作没有继续进行。国际航运网显示,山枣重工目前只收到4个平台CJ50的5%预付款,每个平台654.38+00.9万美元,占4360万美元。平台上线时支付的43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1.1.1.9亿元)尚未支付给山枣重工。

自2014这四个平台建设以来,山枣重工的年度亏损持续扩大,净亏损从2014的280550700元增加到2015的730697700元,2016的679889300元,2065438+。这四家平台带来的57亿元损失几乎是净亏损的两倍。

2017年5月,山枣重工与船东一致同意终止前三个平台的建造合同。由于建造合同终止,山枣重工可以通过转售或租赁的方式处置前三个平台。据国际航运网报道,对于第四平台,山枣重工还在和船东沟通。如果沟通失败,双方也将终止合同,然后山枣重工也可以通过转售或租赁的方式处置平台。但在2065438+2007年6月之后,这四个平台的建造和调试都没有新的进展,一直闲置在船厂。

亏损近65438.04亿元,青岛武船多个在建海洋工程搁浅。

与山枣重工类似,青岛武船也面临着在建海洋工程订单难以顺利交付带来的各种问题。青岛武术的搁浅工程包括两艘水下机器人支持船(RSV)和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由于订单的取消和变更,这些海工项目可能给青岛武技带来近6543.8+04亿元的损失。

过去几年,青岛武术持续亏损,2017年净利润-1979332万元,2017年净利润-17467.17万元,2018年净利润-65438。显然,海工项目的巨额亏损无疑是青岛武术连续亏损的重要原因。

2015年4月6日,青岛武技与希腊船东TOISA LIMITED签订了两份RSV建造合同。这两艘RSV的动力定位和升降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支援舰。每艘RSV的价格为5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985万元),合同金额为65438美元+1万美元。然而,据报道,相关RSV的实际建造成本很可能超过6000万美元。

根据国际航运网,这两艘RSV的原定交付日期在2017年中期。但随着船东TOISA的破产重整,2018年6月,青岛武船接到船东通知,单方面要求终止两份RSV合同。之后,吴川通过航运贸易公司联系了两艘RSV的新买家,并已签署了初步销售意向合同。预计每艘船可获利2.924亿元人民币(约合4200万美元),比原合同价低654.38+00多万美元,比实际建造成本6000万美元低654.38+08万美元。这意味着青岛武术在这两个RSV的建造上可能损失了654.38+0.3亿元。

此外,青岛五树于2013 11与新加坡船东蓝海钻井公司签订了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这是五树首次以总承包商身份建造主流海洋工程钻采设备。但平台的发货时间一再推迟,从原定的2015 12 16推迟到最迟明年5月。

该自升式钻井平台合同总额为6543.8+990亿美元。考虑到中国造船厂建造的钻井平台通常只需预付5%至654.38+00%,其余大部分在交付时支付。青岛武术的这个平台可能还有近6543.8美元+0.8亿(约合人民币6543.8元+0.2.43亿)未付。

油价不稳,离岸市场复苏遥遥无期。山枣重工、青岛吴川这些在建的海工项目很可能继续搁浅,难以找到出路。即使未来成功出售,也可能很难挽回巨额成本带来的全部惨重损失。尽管中国重工可以通过出售两个造船厂来大大“提高”公司的利润,但海上项目仍可能是影响CSIC未来业绩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