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公司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一、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业务模式

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具体做法来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断。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后,分批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资产包的规模,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一次性或分阶段收购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压力。

第二种模式是合作处置。在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验收阶段,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人有初步了解,但无法深入行业。在这个阶段,他们可以联合同行业的优质企业,对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第三种模式是委托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买断银行不良资产后,将资产的收益权出售给信托计划或券商资管计划。资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继续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置。在这种模式下,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提前收回资金成本,解除资金占用,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四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买断不良资产包后,通过计算现金流,将信托计划作为SPV,然后发行重组后的资产支持证券出售给投资者。至于不良资产的后期管理,还是可以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2006年至2008年期间,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共有4起,发行总额约为6543.8+034亿元。但2008年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项业务也被叫停。2015重启资产-资产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预计这类业务很快会放开。

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范围仅限于本省。除了传统的处置方式,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在逐步创新处置模式。

(1)输血重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输血一些可以起死回生的项目,帮助企业走上正轨,实现溢价然后退出。

(二)以物抵债。对于一些优质的抵押资产,尽量不要走漫长的诉讼路线,通过以物抵债,实现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的双赢。

(三)公开征集重整人或投资人。在充当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商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专业的社会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投资,享受行业利润。

(4)联合地方政府设立不良资产处置基金或子公司。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深化不良资产处置,帮助地方政府剥离不良资产。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良资产快速增加的背景下,资产管理公司虽然面临着无限商机,但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框架和机制,也面临着更大的“去资本化”压力。对于已经交易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要分类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对于债权类不良资产,基于“冰棍效应”,因为本金部分不会变化,收入来源是利息或罚息,盈利空间有限,所以要快速化解;对于产权不良资产,基于“根雕理论”,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选择长期持有,精心雕琢,以时间换取空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银行相关业务模式

目前,国内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多通过债务催收、内部账户管理、坏账核销、贷款增量稀释、债务展期或重组、招拍挂、债转股、实物资产再利用等方式。受处置效率的制约,在不良资产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创新处置方式。

在严格考核的压力下,很多银行在季末或年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利用同业资金或理财资金对接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资产表外化,降低不良率。因此,不良报表的定价一般由银行当年的核销额决定。具体来说,缺陷报告有以下操作模式:

(1)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模式。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信贷,或者认购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债券,向资产管理公司注入资金。然后资产管理公司用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来接收银行的不良资产,达到银行表外的目的,银行承诺在未来回购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资产。在这种模式下,资产管理公司扮演的是通道的角色。

(2)银银互持模式。资产管理公司买断银行不良资产包后,将资产的收益权出售给信托计划或券商资管计划,再由银行通过同业授信或理财资金与银行对接。在这个模式中,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或者证券公司都是通道角色。

(3)银行与外部机构* * *共同设立子公司,直接收购母公司不良资产,并进一步进行不良资产处置,处置收益由合伙人分成。

需要指出的是,控股和互持两种模式,本质上都是银行用时间换空间的操作。虽然二者都实现了银行不良资产的阶段性释放,但风险依然存在于银行体系。一方面,阶段性的声明为银行赢得了一定的空间,不良资产不需要快速处置,可以在未来几年慢慢消化;另一方面,银行在支付资金成本的同时,仍然要为不良处置负责,未来几年处置收回的现金可能不足以覆盖资金成本和人员运营费用,最后不得不降价再次买断出售,导致最佳出售时间延后,可能得不偿失。

三。信托公司的相关业务模式

1.以通道业务为主的资本中介

信托公司与银行合作由来已久。他们可以和一些城商行合作,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城商行。因为这些银行所在地不良率高,不敢投资自己的区域资产,但非常愿意投资安全区域内信用好的大银行的资产。信托公司可以发挥资金中介的作用,实现中小银行的资金与大银行不良资产的对接。

2.与资产服务机构合作,将不良资产产品化。

在资产端,银信合作业务为信托公司积累了银行资源,可以保证不良资产的供给。从信托公司的传统业务来看,不良资产并不是信托公司擅长的领域,但信托公司在房地产、基建、政府平台、资本市场等领域的资产产品化一直比较擅长。由于资产服务机构具有资产处置能力,信托公司可以联合专业化的资产服务机构设立基金,通过结构化的层级设计和增信措施,应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种模式可以让信托公司向资产证券化靠拢,同时培养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

3.大投行模式:SPV+不良资产批发商

信托公司通过通道业务培养识别和判断不良资产价值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信托公司可以获得大量的不良资产包,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管理委托给专业的资产服务机构,实现双赢。在这种模式中,信托公司是一种“大投行”,既可以是中间SPV,也可以是不良资产批发商。

四、保险公司相关业务模式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保险资金规模较大,对不良资产也有配置需求。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参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具体来说,保险公司通过发行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参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并签订回购协议。因为本土资产管理公司有SASAC背景,风险较低。但这种模式下,商业机会有限,不足以支撑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需求。

此外,在保监会政策放开的条件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与具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的机构合作设立有限合伙基金,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深度参与不良资产市场的业务。

保险资金甚至可以作为单一LP介入特定优质项目,然后发行以基金份额为基础资产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进一步对接保险公司体系内受托管理的资金。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基金份额撬动整个保险体系。

动词 (verb的缩写)非持牌机构的相关业务模式

1.子行业不良项目投资

在房地产、小额贷款等细分行业,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专业的投资机构。例如,一些由民间资本或外资设立的房地产M&A基金,专注于投资存在违约风险的房地产项目,通过对项目的地段选择和精算技巧,获取目标项目的违约巩固、转型和经营改善带来的收益。也有以房地产为抵押,专注于个人和小微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民间投资机构。因为标的多,个人的风险被大大分散,个人和小微企业的防御能力差。投资机构在司法中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相对容易处置,所以平均处置期可以控制在两年左右,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2.不良资产的生产性运营模式。

目前,一些资产服务机构设立了不良债权投资基金,投资者主要是高净值客户。因为不良资产处置周期一般在两年以上,资产服务机构需要加强流动性管理,甚至用自有资金提供流动性支持。在产品设计上,可以直接设计两年期限的产品,也可以设定不同期限的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