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公司会组织交流分享会?

意义:为什么要开分享会?(楼主和公司领导需要明确方向。如果你单纯的认为喝下午茶是为了让员工放松,那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其实很少有人会喝下午茶,一堆人坐在一起聊天。很尴尬,有些人还挺忙的)

交流的话题(针对工作中的问题、现状、最新技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等。)组织的人员(组织者、流程管理人员、会后操作人员、拍照录像的会议记录人员等。)

参与者(定义参与者,角色,兴趣点,以及需要做什么,是否需要发言,是否需要提前准备等。)

参与者的角色(主持人、记录者、演讲者、其他部门的人、局外人等。)参与时间(会议时间和持续时间根据实际人数和大家的工作安排确定)交流会的目的(明确一个交流会的目的和持续时间,定期检查)。

会后输出(会后输出,结果,如果有问题,问题记录和跟进的过程)如何操作结果(分享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要有结果的持续输出,以及结果的分享和操作)会议的流程(有几个环节决定会议的流程,每个环节做什么,多长时间等。如果有可能通知该过程的所有参与者)

首先确定大的框架和体系,然后定义组织的人。大家分工明确,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流程要简单易操作。组织一个小型的分享会并不容易。把握不好就会变成形式主义,说是休息,最后变成强制参与行为。

个人认为最直观的原因是,文字分享和演讲分享是塑造个人和企业影响力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回到人的存在感上,人渴望分享是因为想要获得认同感。可以推断,在信息技术非常原始落后的时代,古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古人类为了生存而共享。每个人都必须互相分享在哪里发现了野生动物,哪些树有水果可摘,哪些树可以避免危险,等等。没有分享,他们就无法生存。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本的生存已经不是问题,我们还在分享知识。正如尤瓦尔·哈拉里(yuval harari)在《人类简史》中所说,人类是在虚拟意义上繁荣发展的,人类对共享的需求来自于这种本性。八卦交流的欲望早就刻进了基因。

从更学术的角度,比如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方面,人类还有一个最大的需求,那就是交流,这是一种归属感的需求。只有和大家在一起,我们才能安全。

既然分享是我们证明自己,满足自我存在感的重要方式,那就意味着我们分享的东西决定了我们自我存在感的形象。比如我想让别人觉得我朋友很广,很慈善,所以我经常会直接把信息分享给那些我认为可以帮助他的人。别人如何评价我分享的内容决定了我的个人品牌,可能是幽默或有创意,有爱心或非常自我等等。这些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印象建立,一起变成个人品牌,也会帮你吸引到兴趣相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