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公司总裁张北

当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滚滚向前的时候,曾经和韦小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奇点汽车却濒临死亡。

近日,由于员工工资拖欠一年半、供应商申请破产重整等诸多负面新闻,奇点汽车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奇点汽车创始人沈自称是一个有造车梦想的人,用互联网思维喊出了“中国特斯拉”的口号,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明星资本。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超过6543.8+07亿元。

然而,曾经被外界看好的“独角兽”也逐渐变成了“金兽”。在漫长的五年里,只造了1辆。当17亿的融资耗尽,“PTT式汽车”的奇点汽车会有怎样的结局?

一个

由于员工集体讨薪事件,奇点汽车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据多名员工反映,奇点汽车长期拖欠员工工资,最长拖欠时间达到一年半。一些员工被拖欠工资近20万元。也就是说,从去年年初开始,奇点汽车的员工就没有发工资了。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员工选择通过劳动仲裁向奇点汽车索要工资。目前有150多名员工申请劳动仲裁,300多名员工被拖欠工资。即使官司打到了法院,奇点汽车依然迟迟不发员工工资,所欠工资何时到账还是未知数。

但迫于舆论压力,奇点汽车采取了“缓兵之计”。有离职员工收到奇点汽车短信,称公司准备在未来一周内提前支付10000元,本应在2022年6月30日支付的未付工资的50%将在新一轮融资后支付,另外50%将在2022年支付。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奇点第一次拖欠员工工资了。早在2018,10,就有多名员工收到公司HR发来的邮件,大致内容是“工资要经过一系列审批才能发放,需要一段时间。请理解。”

当时大部分员工都没有想太多。毕竟之前很多公司都延迟了工资的发放,大家都在正常推进工作进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工资延期一下子拖了三个月,直到当年6月65438+2月,奇点汽车才出台工资支付细则。

按照规则,奇点汽车当年9月多名员工的工资视为公司对员工的借款,按照年化利息约10%偿还,分2019 1左右支付;10的当月工资,月中前发放;11的工资,当月月底发放。

但是,这些未付的工资是2065438+2009年2月才到账的。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很多员工都不像以前那样信任奇点了。因为拖欠工资事件发生后,沈亲自回应:“奇点汽车累计融资70多亿,拖欠员工工资是假消息。”

到了2020年,工资又有问题了。从2020年开始,奇点开始对员工工资实行半薪制。简单来说,每个月只发一半工资,另一半作为选项扣除。当时恰逢疫情爆发,很多公司日子都不好过。大多数员工都明白这一点。

然而,奇点再次让员工失望,不仅无限期拖欠工资,还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今年6月,中汽研与奇点汽车关联方智车优行北京分公司技术纠纷案宣判,一审民事判决书判决智车优行北京分公司向中汽研支付服务费64.9万余元及相关违约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初,智车优香北京分公司再添一条强制破产重整的消息,申请人为狄威汽车公司。据了解,狄威汽车有限公司是奇点汽车合作的供应商之一,大概率是因为拖欠货款向奇点汽车申请强制破产重整。

这一堆都说明一件事——奇点汽车真的没钱了。有员工表示:“经历了突然拖欠工资,看到拖欠供应商的新闻,我突然意识到,大概率是奇点真的缺钱,然后奇点is6做不出来,也无法上市。”

现在深陷困境的奇点汽车,曾经是国内造车最前沿的潮流引领者。

奇点汽车成立于2014。同年,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有蔚来、理想和小鹏。奇点汽车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曾任360公司副总裁、金山软件集团副总裁。他在互联网行业有十多年的经验。沈创建奇点汽车的契机,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特斯拉。

据沈回忆,他第一次开特斯拉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电击。当时还在360工作的沈跃跃欲试。他向周表达了自己的造车想法,希望能在360搞一个造车项目。

但周认为造车远不是360的主业,因而排斥沈。如果老板不同意,那就自己动手,奇点汽车就这样诞生了。沈把自己的汽车品牌命名为“奇点”,这也是理工男的梦想。“奇点被认为是物理学上BIGBANG的开端,是宇宙从无到有成长的点。”

沈在互联网行业浸淫多年,将互联网思维与造车捆绑在一起。他也看中了小米集团的赚钱模式,喊出了“用小米的模式打造中国特斯拉”的口号。对沈来说造车势在必行。他曾经声称自己做梦的时候都在想着造车。

值得一提的是,奇点汽车前期表现确实不错。2016年,公司发布了首款车型is6,早于同年成立的“韦小立”首款车型,赚足了外界的眼球。

沈趁热打铁,拿着承载着他造车梦想的PPT到处演讲。奇点汽车从此名声大噪。随着行业热度的上升,各路资本纷至沓来,奇点汽车一度拿融资手软。

从2015到2020年,奇点已经完成11轮融资,投资团队整容强大,包括联想之星、360安全、Intel Capital、Netpower等众多知名企业和资本。虽然融资总额并未对外公布,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9年,奇点汽车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17亿元。

随着资金的到来,奇点汽车业务规模迅速扩大,高峰期超过1.5万员工。沈信誓旦旦的宣布is6将于2018量产交付,力争2017实现小批量生产。

然而现实中2017的量产直接变成了流产。2018,沈继续给大家“画饼”,后来又说is6会在2019春节上市,但是直到现在,is6的量产还是“空头支票”,沈也是。

在漫长的五年里,奇点只生产了1辆汽车。当“魏小利”陆续发布新车并投入量产时,奇点汽车还停留在“PPT式造车”的阶段。圈内有一种说法,汽车界只有贾跃亭的FF和奇点汽车才能称得上“PPT式汽车”大师。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5月至今,奇点已经两年没有融资,却曝出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新闻。雷军曾表示,654.38+00亿的投资只是造车行业的最低门槛,654.38+07亿的融资烧完了奇点汽车,很难继续推动is6的量产进度。

奇点汽车走到这一步,is6继续“难产”,与创始人沈分不开。

奇点汽车一开始主要以自建工厂为主。沈曾说,“代工模式意味着很多事情不是完全可控的,这些调整会影响我们的进度。”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城市都向奇点汽车伸出了橄榄枝。安徽铜陵最早出现。当地政府明确表示,只要奇点汽车落户当地,将在投资、贷款、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201116年10月,奇点汽车宣布获得6亿美元融资,与铜陵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它计划将总部迁至铜陵并建厂。工厂总投资预计达80亿元,年产能20万辆。

但铜陵工厂还没投产,江苏苏州和湖南株洲也来了。2065438+2008年3月底,奇点汽车发布公告称,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15亿元,在苏州建设奇点汽车全球R&D中心。

半年后,沈前往湖南株洲,宣布奇点汽车株洲基地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三大项目总投资高达280亿元,相当于掏空了奇点汽车的“家”。

外界以为奇点汽车自建工厂可以加速is6的量产,但现实是上述三个项目都已经在水漂上马,没有一个开花结果,奇点汽车根本没有造车资格。

当造车新势力三巨头忙着推出他们的第二款新车时,奇点还在全球寻找代工厂“救火”。据报道,is6将由BAIC新能源生产,因此,这一OEM合作也失去了。有人爆料称主要原因是资金不到位。

折腾了一大圈,花了不少钱,奇点汽车好像还在原地打转。当“魏小利”抢滩上市,寻求二次上市时,奇点汽车也计划通过IPO融资。

据汽车之家报道,奇点汽车于2019年7月宣布登陆科技创新板。时任奇点汽车首席品牌及战略发展副总裁赵强证实了该计划,并表示“具体进展取决于(证监会)审核流程。”

除了上市融资,奇点汽车还想过融资“补血”。2021年初,奇点汽车联系了360,360派出相关高层到奇点汽车考察,并对其技术代码、车联网架构、汽车发动机系统等进行了参观和询问。注资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

此前,360已经参与了奇点汽车的B轮融资。当时奇点汽车的很多员工都非常看好360的重新注入。结果事与愿违。360最终放弃奇点,把钱投给了与其处于同一新能源造车赛道的哪吒汽车。但奇点汽车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并未跟进,公司资金困难加剧。

自身的“血槽”已空,多次“补血”失败,奇点汽车进一步走向深渊。2021以来,一方面大规模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大部分员工离职,集体仲裁讨薪;另一方面,供应商起诉讨债,导致奇点汽车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沈也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据说目前奇点汽车的员工总数只有两位数,大概有50人左右,与鼎盛时期的1500人相差甚远。

目前奇点汽车和受薪员工都在期待新一轮融资尽快到来。这样既能支付拖欠员工的工资,又能为奇点汽车注入新的活力,支撑公司继续下去。

但是,没钱没人,没量产车,奇点汽车能等来自己的白衣骑士吗?

本文来自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