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朱爱民出事了。临泉县还有救吗?

最近,从政府到社会,从民间到网络,关于临泉县委书记朱爱民的各种传言和讨论此起彼伏,令人不安。社会谣言多为围观者茶余饭后闲聊的随意话题,而网络讨论则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作为朱的追随者,看完这些帖子我有两个很深的感触:一是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位临泉发展的领袖和临泉的未来,有这么多人支持改革,期待发展。二是担心,因为有很多观点是以事偏颇的,更不要说讨论的事情是否真实可靠。很容易犯盲人摸象,以一物概全的错误。考虑到这一点,我还想发表两点个人意见。

第一,如何看待这个人

我个人认为,看待和评价一个人和一个官员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行为和品行。看一个普通人,要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正义、公序良俗;一个官员应该根据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来判断。很多人都知道,邓小平第三次回来主持中央工作时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是* * *制作人呢?既然是,就不能当官,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有其他选择。”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第一标准,也是最根本的标准。

朱爱民书记来临泉已经一年多了。从他上任以来开展的所有工作中,我发现他的主要工作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规范秩序,二是谋求发展。大家来了以后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分门别类,整顿园区队伍,清理“空饷”,整治三轮车,投诉干部效能待岗,开展“百日整治违建战役”成立监察局、招标局、稽查队、城投公司,改革创新执行、考核问责、干部任用、农村基层管理新机制,举办杂技艺术节,开展“四年”活动。通过这些努力,临泉已经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园区是个例,交通状况是个例,市容市貌是个例,招商引资是个例。因此,可以说朱爱民是一位官式秘书,一位有抱负、对人民负责、对社会有贡献的秘书。

临泉是不是少受官员不作为之苦?临泉被不作为的官员耽误了还不够吗?临泉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为什么不能给创业者一个合适的、宽松的环境?没有金子,没有人是完美的,完美的人和事是不存在的,伟人也必然会犯错。为什么要要求一个县委书记?我记得朱爱民书记在谈到我们县的干部和企业主之间的内耗时,曾经说过一句让我深受感动的话。“临泉受了太多苦,为什么不能一心向前看?”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建设发展临泉的大目标,有必要拿着放大镜谈人吗?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说三道四,不是批评,而是静下心来思考:我为临泉做了什么,我能为临泉做什么,我该为临泉做什么?

第二,如何看待舆论

临泉最需要什么?临泉最需要变化和发展。变革和发展,这是全县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期待,也是朱爱民书记刚来时叫好,现在众说纷纭的原因。当初,因为他给临泉带来了改变和希望,所以得到了一致的叫好;现在有不同的看法,因为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因为变革发展的效果不够,说服力影响力不够。有的人心存疑虑和不信任,思想波动,导致对非正常渠道信息的盲从和误传。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天性自私,自觉不自觉地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看待他人和世界。所以难免会有人站在个人立场上发表一些不太客观的观点,然后通过社会传播选择性和倾向性的变异,很容易产生偏离事物本来面目的舆论,社会谣言,网络发帖。

一般来说,道听途说有两种观点。一个是朱爱民有魄力、有能力、有本事、敢得罪人、能干事、能成事,一个是他做了虚假的政绩,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双方有约定,都承认他是官员。不一致的是真官和假官的出发点是什么的问题。我想,既然是军官,就要负责任,有争议,平庸,不做就什么事都没有。其实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并存也是符合事物存在发展规律的。当初中国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搞国企股份制改革,也有很多公开的争论。仇和在当年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社会总是在争议中前进。干扰和幻想总会像烟雾一样消散,真相和真相最终会浮出水面。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面对真假难辨的谣言,以及此起彼伏令人不安的论调,是应该随风而动,火上浇油,还是人云亦云,无所适从?

记得很多年前,我跟一位老师和长辈说了我的烦恼。他告诉我,当有迷茫,难以抉择的时候,就顺其自然,等待,静下心来寻找答案。建设需要时间,发展需要过程,效果总是滞后于行动。就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救市资金,但是效果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显现,通货膨胀等副作用直到今年下半年才显现。俗话说“政治家走后”,面对未知的情况,看不清楚的人和事,为什么要急于一时的判断和断言呢?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冷静和冷静,观望,少一些情绪化和抱怨?其实这也是对临泉的爱,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对营造企业家环境的贡献。

有人说他是贪官,但从各种渠道来看,基本没有什么论据可以支持这种说法,甚至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县里,也缺乏这方面的例子。其实作为县委书记,他是最方便的资源,但他实行公开选拔干部,县级领导签字推荐干部,单位党组织民主推荐干部,选人用人人权下放。这像不像贪官?

有人说他做损害人民利益、危害人民的坏事。个人觉得没必要。毕竟他不是临泉人,在临泉工作只是暂时的。就像他的前任学习“经济发展靠数字,所以你可以保护好你的帽子”。为什么要与人民为敌?再者,如果他是害人之马,那就要花钱解决城市学校大班额问题,干部教师借调问题,“空饷”问题。老城区的居民很难放松、停车、上厕所吗?这种事情很难做,也没有政绩回报。

有人说他随意卖地,破坏临泉资源。我想说,这是不懂经济的人的梦想。建设发展临泉的钱从哪里来?临泉每年财政收入只有2-3亿元,支出至少1亿元。虽然有上级部门的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仅够保证粮食和运转。城市公园、公厕、市场建设需要投资,农村道路桥梁建设需要投资,民生工程实施需要配套资金。园区基础设施需要资金支持,钱从哪里来?有人说官员不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他卖地损害人民利益。如果让说这种话的人当领导,我想一定会从天上掉下来一大笔钱。对了,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到1.5万亿,杭州和上海成为两个土地出让金超千亿的城市。各地建设开发力度很大,还在讨论要不要卖地。真不知道这是临泉人的悲哀,还是临泉的悲哀。你卖了什么地?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所有建设用地都要省里审批,各地首先要做到占补平衡。为此,仅今年一年,该县就向各乡镇划拨了数万亩复垦土地。除省内直接批准供地的重大项目外,所有挂牌土地均为经批准后复垦置换增减挂钩土地。城关镇的土地我略知一二。商住用地已经卖到每亩350万了,但是你可以做一些计算。按照2的容积率计算,光是土地成本就要达到2700元每平方米,再加上建筑成本和其他成本,就要达到4000多元每平方米,所以开发出来的房子卖给老百姓的时候可能会达到6000-7000元每平方米。可以说城关镇的土地是恶意拍卖,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有人说他被辞退了,但据我所知,他还在正常工作。至于他是走是留,我觉得,既然是官员,他总要走,迟早的事,而且是上级组织部门的事,我们普通人管不了。留下来,感谢省里对临泉的关怀,为临泉送去一个好书记;去吧,我只能为我深爱的、苦难的家乡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