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已久的33吨蒸汽喷射技术

闲置已久的33吨蒸汽喷射技术

环顾世界,只有两个大国真正进行了蒸汽弹射器和电磁弹射器的研发全过程,并在工程上投入实际使用。

但是,即使是超级大国本身也没有完全突破电磁弹射器的高效率和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问题,否则也不会导致福特级的首舰福特号至今仍处于“偏瘫”状态,在原厂的泊位上度过漫长的时间。

另外三艘新福特级舰自然是同一个二道长教的,最后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超级大国还没有完全从蒸汽弹射时代进步到电磁时代。

我曾经有过回到蒸汽弹射模式的想法,但是想回去也回不去了。因为BW的蒸汽喷射生产线早就倒闭了。也就是说,在先进的弹射技术方面,超级大国巅峰时期只有最高水平的1.5,而现在只剩下一个0.5,让超级大国和海军直接处于空中,无力挣扎。

至于其他国家,没有蒸汽或电磁弹射器正在研制的报道。即使是第一个将蒸汽弹射器投入实际使用的英国人,也不可能研制出先进的蒸汽弹射器。蒸汽弹射器的类型与后来弹射能力超过30吨的大型蒸汽弹射器不是同一条技术路线。

至于苏联时期研制的30吨蒸汽弹射器,到目前为止,实物和工程试验设施就不用提了;甚至连原图都很难找到。

苏联的继任者没有计划或工程实践来开发任何蒸汽弹射器。看看最近下水的七八艘未来航母的PPT,基本上还是在滑行模式下来回打转,说明在海军一线科研人员内部,从最基本的思想出发点出发,不敢想恢复先进的蒸汽弹射器或者其他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

这样,世界上,真正完整地完成弹射发射系统和所有技术细节的突破,并在工程实践中达到超一流水平,实现2.0共存的公司,其实只有一家。现在,世界领先的电磁子弹射线已被发现不止一种型号。

未来,无论是主战航空舰还是副航舰,都很有可能实现大功率电磁弹射器的大型装备。领先地位不可动摇。但总有一点“幸福的烦恼”在里面。这就是自产的蒸汽弹射器,发射能力高达33吨,曾经消耗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技术实力完全可以媲美C13B2蒸汽弹射器,而且只能长时间封存。

这个系统的研发过程就算再省,十几亿的支出肯定少不了。只能长期搁置,既宝贵又浪费资源。

在电磁弹射器内部一统江湖的形势下,蒸汽弹射系统恐怕很难找到订单了。好像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收回部分或者全部投资,但问题是出口没那么容易。

首先,冷战以来,只有超级大国向法国戴高乐出口过30吨蒸汽弹射器,每台出口单价3000万美元,两套加起来才6000万美元。超级大国海军自用版单价才654.38+00多万美元。可见BW公司在出口法国时收取了很高的价格。

然而,两个弹射器出口的总利润只有3000万到4000万美元,这只是一个早期F16的单价。对于一个大国甚至一个大公司来说,只能算是蚊子的腿。可见出口蒸汽弹射器本身,包括后续的技术支持,就算狮子大开口,也没多少油水。

难怪BW的蒸汽弹射器完整生产线走不下去了。但如果想出口自己的蒸汽弹射器,就面临出口数量太少,利润不多的问题。而且这个出口对象本身在世界上也很难找。

法国之后,还没听说两大国以外的海军工业在招标专门用于建造新航母的弹射器。因此,需要解决蒸汽弹射器的投资回收问题。除非一艘新航母上安装的几个蒸汽弹射器打包一起卖,才有可能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是这个操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全世界的客户都知道你有现成的,国内最好的电磁弹射器,但是你现在只出口大型航空舰用蒸汽弹射器。

总给人一种对客户留了手,不够真诚的感觉。所以这种蒸汽弹射器的对外销售真的是一个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