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基础,在产业资本的推动下,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区域经济的晴雨表。集成电路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子时代的到来,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成电路产业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内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和行业整合能力。

集成电路产业产业链:以电路设计为主导

集成电路产业链分为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近年来,这三个环节之间有垂直分工的趋势,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电子产业,也形成了生产封装材料的集成电路配套产业。

从实际操作来看,集成电路产业链以电路设计为主。电路设计公司设计集成电路,然后委托芯片厂商生产晶圆,再委托封装厂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再卖给电子机器产品厂商。

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至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14401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562.3亿元,主要得益于物联网和智能化。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年6-9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5905.8亿元,同比增长65.438+06.9%。其中,设计行业同比增长24.1%,销售额2634.2亿元,仍是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44.60%;制造业同比增长18.2%,销售额15606亿元,占比26.42%;封装测试业同比增长6.5%,销售额1711亿元,占比28.97%。

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区域格局:核心区域产业空间初现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分布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产业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雄厚、技术最先进的地区,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全面发展。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本土企业包括SMIC、华虹集团、合富瑞丽、华润微电子等。

目前,环渤海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繁荣程度无法与长三角相比,但潜力巨大。环渤海地区是国内传统制造业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产业升级的压力将使高端制造业得到大力支持并快速发展,该区域的集成电路制造业也将快速发展。

泛珠三角地区逐渐聚集了众多半导体龙头企业,如华为旗下的海思股份、中兴微电子、丁晖科技、敦泰科技等国内半导体企业,使整个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和趋势

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由于国家产业基金的注入,集成电路企业将更有可能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在国际上,集成电路产业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经受住国际经济不景气考验的产业,所以即使未来国际经济依然疲软,集成电路产业依然能够获得大发展。总的来说,国内集成电路企业业务前景较好。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出口拉动的中国电子整机产品需求有望增加,OEM厂商将加快采购,补充集成电路产品库存。以便携式移动智能设备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将继续快速增长。PC领域的市场规模将逐渐萎缩,这将直接影响到内存市场和CPU市场的发展。

随着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电子的市场增长率有望逐步上升。工控和网络通信仍将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点。此外,随着医疗电子、安防电子以及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应用于这些行业的集成电路产品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010年至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左右。整体来看,未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也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预测,未来五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将保守保持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

——?有关该行业的更多研究和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