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全球化,中德车企要联合搞大事。

【汽车之家?行业】?“全球汽车业的下一个十年属于中国。”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在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德国三大车企的主要销量和利润来源,贡献了超过50%的利润。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疫情发生后更快恢复正常。在这方面,疫情控制成果较好的国家显然连接得更快。近期中德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10,13,汽车行业大咖在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探讨合作共赢新机遇。传统造车大国德国遇上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红旗品牌在本次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息?中国品牌的潜在机会是什么?

■确认眼神,又一场中德“联姻”落地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今年6月,欧洲乘用车市场新车销量达到1131843,同比下降24.1%。然而,中国市场的销量正在呈V型反弹,尤其是在高端车市场,德国豪华汽车品牌成为“最大赢家”。十多年前,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了德国汽车制造商,这一次他们仍然可以信任中国。

2020中德汽车大会现场,中国一汽与奥迪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在PPE平台生产纯电动汽车。新合资公司的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

毫无疑问,中国一汽再次携手奥迪,是中德两国深入合作的生动写照。此前,奥迪e-tron已于9月底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量产,不久前北京车展亚洲首发的奥迪Q4?e-tron概念车也将于2022年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国产。这份备忘录的签署,将双方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奥迪电子加速器

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在会上回顾了一汽与大众的合作。33年来,一汽-大众累计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累计产值超过3.5万亿元,累计税收超过5000亿元。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其全球份额的39%。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乃至全球汽车工业一个‘响亮’的成就。”徐留平说:“可以预计,未来中德两国在经贸、投资和合作方面将会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近两年来,中德车企“联姻”的案例层出不穷。2065438+2009年7月,中德在柏林签署了20多项协议,总金额300亿美元。其中,最受关注的有“华晨宝马长期发展框架协议发布,2020年宝马iX3车型国产”、“长城与宝马正式签署51亿元合资合同成立Beam汽车有限公司”等。

宝马iX3】

一些德国汽车制造商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或与中国企业开展战略合作。2020年5月,大众成为郭萱高科第一大股东;随后,7月,奔驰入股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福能科技,持股约3%;9月,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正式建成投产,成为宝马集团第五代动力电池全球首个生产基地。

近年来,中国企业还通过收购德国公司加强了在全球市场的声誉,从而提高了销售额。比如宁波吉峰收购德国汽车座椅和内饰供应商Grammer;盛骏电子收购德国瑞普,为欧洲一线代工提供最新汽车电子零部件;美的以292亿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94.5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控股股东;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9.7%的股份。

展望未来中德汽车合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增长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70,远低于欧美。目前,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的合作也将稳定而深远。

■中国品牌脱胎换骨,合资合作达到新高度。

回首40年,随着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的诞生,中德汽车合资拉开了时代的大幕,中国从当时的产销量几千辆到现在的近3000万辆,11年成为世界第一。这40年可以说是中国合资汽车工业不断成长的历史,也是中国品牌脱胎于合资品牌并试图超越的发展史。

从9月份车企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疫情过后中国车市上涨已成定局。吉利、长城、长安、红旗等中国车企已经发展到可以在销量、车型、研发能力等方面与合资品牌抗衡的地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代表。

在这些中国品牌中,红旗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很多“汽车人”的一种情怀,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从5438年6月到2020年9月,红旗的市场表现尤为抢眼,实现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104.4%。红旗在积累,三年销量增长了42倍。从目前的销售趋势预测来看,红旗有很大希望实现今年的销售目标。

根据徐留平提出的计划,销量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翻番至40万辆,并计划在2022年提升至50-60万辆,从2025年的60万辆提升至70-80万辆,并在2030年达到654.38+0万辆的销售目标。

徐留平在大会上强调,中国一汽未来5-10年要两条腿走路。第一是中国品牌能做到中国领先,世界先进;第二个是合资品牌,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大众,可以把后续的一系列合作推向更高更强的层次。

“中国可能成为疫情后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说。展望未来,中国将越开越大,中德也面临新的合作发展机遇。

■面对逆全球化,中国品牌需要加速崛起。

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总体上继续向前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有起伏。“随着金融危机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逐渐盛行,死灰复燃,加上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进一步催化了逆全球化趋势。”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云表示,“逆全球化必然会影响包括汽车在内的中国制造业,但中国由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可以保留一部分外资,但仍需要在高端技术上的自主突破。”

回顾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国家,乘用车销量超过20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1/3。但从销售结构可以看出,中华品牌的销售价格偏低,大多在5-6.5438+0.5万元之间。而德国的制造业,依靠的是精致的机械制造和工艺。经过100多年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高品质”的代名词。

未来,中国品牌进一步崛起的具体点是什么?“关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享受化的变化趋势,实现中国品牌整体实力的跨越式提升。”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邱先东这样说。同时,他分享了四点经验:

首先是掌握核心技术,重点是三电技术、传感器、部分操作系统包括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等关键技术,实现自我提升;

二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除了技术本身,这个‘极致’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户的心理,也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更新迭代;

三是创新营销。数字化是新时代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中国品牌需要随时响应客户的呼声,及时解决市场问题,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新格局;

四是改善生态,围绕新四化发展,构建不同企业、行业、政府的标准体系,不断降低用户对新一代汽车的安全担忧。

SAIC副总裁陈德美也提出了两点建议:品牌力建设是重中之重,包括汽车产品质量和客户口碑。我们现在不应该急躁,而应该有一系列的长远规划。其次,中国品牌要借用中国本土的资源和力量,构建汽车生态圈,将汽车生活服务融入线上线下,这是基于中国品牌对本土的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能力。

BAIC总裁陈红亮建议,中国品牌应向红旗学习,打造品牌溢价能力。他认为,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有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支持“大牌”。据悉,上市仅一周的红旗H9已实现1319辆。根据终端反馈,由于该车关注度较高,在京多家4S店均无现车出售,预订需要数月时间。

■总结:

中欧全面加强合作,为这个不稳定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因素。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与此同时,德国汽车自第二季度以来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两位数的销量增长。可以说,在疫情期间和之后,中德关系更上一层楼,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将有更广阔的前景。(文/汽车之家?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