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种业乱象谁来买单(4)

首先,洪飞的观点是集体智慧。

连续几篇文章都谈到了很多观点,有些人看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我需要告诉你的是,我说的都是事实,是一种集体智慧,因为我整理和浓缩了大家的观点,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从3月6日在大连到现在,我已经参与并发起了几十场座谈会,有上市公司的高管,有张掖、武威当地公司的董事,有小公司的老板,有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有个体户。我们在张掖和武威的茶馆里自由交谈。我不是官员,也不是大公司的老板,所以没有人为的壁垒。大家都愿意和我聊聊,各抒己见。我能听到那些专家和大人物听不到的,我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交谈中,我惊讶地发现,真正的智慧在民间,民间有专家。

在交流中,我和我的哥们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我们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与同行分享。张掖有一家公司请了我的好朋友梁先生做总经理。应邀在公司做客,感觉公司硬件设施很不错。但是去年有几千吨种子,还是亚历山大。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管理不到位,所以我和董事长先生有了更多的交流。甘肃省农科院所属的天妃种业,这几年一直不景气,但是宝贝很多,很多审定的好品种只是不利于市场开拓,缺乏市场开拓人才。我主动当红娘,每周两次陪公司老板从张掖到兰州洽谈。花钱的人获得商机。而且还有机会和专家学者交流。

期间,我走遍了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和各地的同事探讨寻找合作机会。在陕西认识了就职于上市公司的全国顶级育种家胡老师,建立了合作关系,至今仍受益匪浅。

有学者说,从厕所所在的楼层可以判断公司的大小。小公司的厕所在一楼,大公司的厕所在二楼,上市公司的厕所在三楼,跨国公司的厕所在四楼。不一定准确,但很能说明问题。总之,我接触的公司厕所都在一楼到四楼。

第二,理解和包容是一条基线。

第一件事就是看人,看问题不带框框。江湖人和专家学者的性格是一样的,他们是市场竞争的中坚力量。虽然走的路不一样,但是各有特色,值得关注。所以要理解,要包容。很多都是国企下岗职工。他们靠种子生意生存,忙得在角落里躲太阳。他们就像小偷和淑女。看到他们的形象就像看到很多城市的无照商贩,城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能让他们得到一点点快乐。其实种子的好坏就是他们的性格。

在张掖,巨型矮星比比皆是。我说的是想用一点钱开种子公司的人。他们没有育种条件,没有人才,没有自己的品种,没有自己的品牌。就算他们一年干几万亩,也和我一样。这两兄弟比牛还牛。这样的公司充其量就是外企的生产部门,承担大部分风险,吃大部分苦,赚不到十分之一的利润。

郎咸平发现,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大型超市很少,更多的是小型便利店和杂货店。大型超市更严重地剥削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更多的失业。可以举这个例子来说说种业。我见过很多大的种子公司。其中品种无创新,市场逐渐萎缩。相反,一些小公司和个人在培育新品种上孜孜不倦,毫不逊色。不要刻意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想做大公司就要有,小孩也要有。特别是张野,不要刻意去创建大公司。

因此,我们应该对张掖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理解和容忍种子公司的不规范行为,帮助他们而不是取缔关闭。问题出在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上。应该修改的是国家法律和地方配套法规。削足适履,不人道,不科学。

第三,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几年没联系的好朋友杨先生今天早上从兰州打来电话。他的公司在高泰。我惊讶地发现我成了关注的焦点。有人骂我,指责我说了不该说的话,有人夸我,认为我做了该做的事。我的老东家奥利金的兄弟们正在关注我的博客,他们引起了猜测,因为他们不知道洪飞是谁。我的博客很少一天有超过100的浏览量,但是昨天它开始改变了。今天浏览量飙升到800多,说明业内反响确实有点大。看到一些匿名网友的评论,写得很好,批评很中肯。我很感动。

说实话,即使是错的,也要鼓励。我不做题目作文,也不骗人。我的所作所为本该是政府的事,可就是因为他们遇不到空气,没有我的感受,我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果我冒犯了你,请原谅我。网络是一个平台,请大家各抒己见。

我可能不同意你,但我誓死捍卫你不同意的权利。

十年前,国企身败名裂,将军身败名裂,身败名裂。英雄们不得不被打败并逃跑。

我很惭愧,十年都不敢走在一个小县城的大街上。十年的思考,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现在我发现洪飞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问心无愧,问心无愧。

动词 (verb的缩写)成败小何

张掖种业的成功考验了政府的智慧。

张掖种业的情况只是中国大陆区域种业特点的缩影,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或五年,或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全国没有不乱的行业,比如能源、交通、食品、农业、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等。中国人的心理承受力很强,尤其是农民,被欺负被压榨了几十年,还能顽强的生存下来,世界其他地方不会有这么伟大优秀的社会群体。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越来越乱,能保证种子行业一夜之间就能整顿好吗?我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混乱中坚持,在逆境中突破。

中国人不恨腐败,只恨自己不腐败,恨自己不腐败。于是,全民腐败,腐败成为一种常态。和种业一个道理。

按理说,党政部门把全社会的优秀人才一网打尽,人才多的是。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煮一点新鲜的食物。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管理种子并不太难。注意脚下的利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