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开放和跨界深度挖掘。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开放和跨界深度挖掘。

在专家看来,数据的开放和跨界融合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发展大数据产业也是推进互联网+的必然需求。

大数据并不遥远。

东方科技董事长李生通过收集美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和欧洲天气预报中心的公开数据,加上主要河流的地貌数据,利用自己独特的算法,可以提前预测世界上任何一个水电站是否会遭遇大洪水...这就是“东方祥云”项目的魅力所在,也让大众感受到了大数据的神奇。

在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决赛中,“东方祥云”项目最终获得一等奖。从惠及民生的角度来说,这个奖实至名归。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但洪水频发的国家。2013年,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达到1148。2007年7月,贵州平塘发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2065438+2002年7月,该县再次遭受特大洪水,不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且直接经济损失降低到6000万元。

“原因是2010灾害发生后,平塘县安装了我们的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得到洪水预报,及时采取措施。”李生告诉记者,中国约有6.5438亿+0.5亿座水电站和水库。如果将东方祥云的大数据技术用于来水预报服务,合理调度用水,水库、水电站的运维成本可节省90%。

在这个比赛中,这样的事件并不少见。如大赛获奖项目“蜂能”,通过采集设备用电数据,进行分析,优化用电节约和用电需求管理,可节电10% ~ 20%。

“在一些特定行业,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事实上,大数据挖掘是推广互联网的有效方式。”清华大学教授韩一顺告诉记者,本次大赛的众多获奖项目反映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开放是有价值的。

在专家看来,大数据只有开放才有价值,封闭的、不流通的数据无法形成产业。

“如果没有美国气象局等机构在网上公布的气象数据,即使是最精确的算法,我们也无法提前预测水库水位。气象数据与地貌、水文数据的跨界沟通,可以让我们的计算更加准确。”李生坦率地说。

韩指出,丰富的数据源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提。而我国政府、企业、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往往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论证,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诸多“信息孤岛”。而且受限于行政垄断和商业利益,数据开放程度低,对数据利用造成了很大障碍,亟待改变。《云上贵州》提出逐步开放数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保芳也告诉记者,政府数据资源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有序、适度开放。“事实上,通过开放数据,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造创新环境,释放商业机会,公民、企业和政府都将受益于开放数据。”

还在等待深挖

根据贵州省经信委提供的相关报告,2065438年贵州大数据信息产业总规模+0460亿元,单月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30亿元。

韩一顺认为,未来人类所有的生产生活,包括民生、环保、治安、城市服务、工商活动,都将纳入智慧系统的理想服务之下,智慧的源泉就是大数据。

“作为一种资源,大数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重复使用,并可以在持续挖掘中不断产生新的价值。”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专家涂子沛指出,从目前来看,迫切需要深入挖掘数据。

“目前在大数据产业领域,中国和各工业强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产生的力量,就可以帮助中国的产业在未来弯道超车。

以上是边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开放和跨界深度挖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常春藤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