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七大巨头简介
乔治·皮博迪通过英国巴尔的摩布朗兄弟公司的介绍,迅速进入英国金融圈。不久,乔治·皮博迪非常惊讶地收到了内森·梅尔男爵的邀请,邀请他去做客。战战兢兢的乔治·皮博迪觉得被世界银行赫赫有名的内森邀请去做客,就像被教皇接见一样荣幸。
内森开门见山,请乔治·皮博迪帮他一个忙,做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秘密公关代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富有,但也因为在欧洲的掠夺而被很多人憎恨和鄙视。伦敦的贵族阶层不屑与内森交往,多次拒绝内森的邀请。虽然罗斯柴尔德在英国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他总觉得被贵族孤立。内森看中乔治·皮博迪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谦虚,受欢迎,是美国人,将来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乔治·皮博迪自然答应了内森的提议,所有公关费用都由内森支付。乔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成为伦敦著名的社交中心。尤其是每年7月4日在乔治·皮博迪家举行的美国独立日宴会,更是伦敦贵族圈的一大盛事[2]。客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富丽堂皇、豪华气派的招待费用,几年前还不怎么出名的一个普通商人也能负担得起。
直到1854,乔治·皮博迪还只是一个拥有百万英镑的银行家。短短6年,他发了近2000万英镑的横财,成为美国重量级银行家。原来,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策动的1857美国经济危机中,乔治·皮博迪大量投资美国铁路债券和政府债券,而当英国银行家突然抛掉所有与美国息息相关的债券时,乔治·皮博迪也深陷其中。奇怪的是,在他濒临破产的时候,英格兰银行像天使一样,提供了80万英镑的紧急信贷额度,不仅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还让一向极其谨慎、早已失去理智的乔治·皮博迪孤注一掷,吃下了大量被惊恐的美国债券投资者当作垃圾出售的债券。1857的危机和1837的10年萧条完全不同。仅仅一年时间,美国经济就彻底走出了衰退的阴影。结果乔治·皮博迪的美国债券让他成为了超级富豪,这和1815年内森的英国国债战役惊人的相似。在没有准确内幕消息的情况下,刚从破产噩梦中醒来的乔治·皮博迪,是绝对不敢大量吃美债的。
乔治·皮博迪一生无子,他庞大的产业也无人继承。他为此煞费苦心,最后决定邀请年轻的朱尼厄斯·摩根加入他的行列。乔治·皮博迪退休后,朱尼厄斯·摩根接管了所有业务,并将公司更名为朱尼厄斯·s·摩根公司,仍然位于伦敦。后来,朱尼厄斯的儿子摩根(J.P. Morgan)接管了公司,后来他将美国分公司改名为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ompany)。1869年,J.P .摩根和德雷克塞尔在伦敦会见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完全继承了乔治·皮博迪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880年,J.P .摩根开始大量资助重组铁路公司的商业活动。
1891年2月5日,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其他一些英国银行家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圆桌小组”,美国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由摩根家族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圆桌小组”改名为“外交关系委员会”,英国的“圆桌小组”改名为“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和英国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都是从这两个协会中挑选出来的。
1899,J.P .摩根和佐格索去英国伦敦参加国际银行家大会。当他们回来时,J.P .摩根已被任命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利益的首席代理人。伦敦会议的结果是,纽约的J.P .摩根公司、费城的佐格索公司、伦敦的格伦费尔公司、巴黎的摩根·哈杰斯Cie公司、德国和美国的M. M .华宝公司都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联系在一起。
1901年,J.P .摩根以5亿美元的天价买下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建立了世界第一巨头美国钢铁公司,市值超过654380亿美元。J.P .摩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根据临时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报告,他只拥有自己公司9%的股份。看起来,发表过精彩言论的摩根只是一个前台人物。詹姆斯·希尔:铁路之王
铁路建设是非常依赖财政支持的重要基础设施。美国庞大的铁路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资本市场的资金。控制美国铁路债券在欧洲的发行,成为掌握美国铁路业命脉的直接手段。
1873期间,由于国际银行家突然对美国实施金融紧缩,疯狂抛出美国债券,美国铁路债券也未能幸免。到1879年危机结束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成为美国铁路的最大债权人,他们只要高兴,随时可以切断任何一家美国铁路公司的财务命脉。在这种背景下,靠汽船运输和煤矿起家的詹姆斯·希尔必须投靠在金融家手中,才能在铁路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摩根是他背后的资金支持者。在摩根的大力支持下,趁着1873危机后大批铁路公司倒闭,詹姆斯·希尔实现了快速兼并扩张的计划。
到1893,詹姆斯·希尔拥有一条横贯大陆铁路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争夺中西部铁路(芝加哥、伯灵顿和昆西铁路)控制权的战斗中,詹姆斯·希尔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洛克菲勒财团支持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对他发起了突然袭击。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总裁哈里曼开始秘密购买詹姆斯·希尔控制的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当詹姆斯·希尔震惊于自己即将失去控制权的时候,哈里曼已经少了4万股。詹姆斯·希尔立即向正在欧洲度假的后台老板摩根求助。摩根立即命令手下反击洛克菲勒的挑战。一时间华尔街硝烟弥漫,对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股份的争夺达到白热化,每股价格一度达到65438美元+0,000英镑的天价。
二虎相争,必然有伤。最后,国际银行家不得不出面斡旋,最后的结果是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让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共同控制美国北部的铁路运输。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天,麦金利总统遇刺身亡,老罗斯福副总统继任。在罗斯福的强烈反对下,北方证券公司被美国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强行解散。受挫后,詹姆斯·希尔转向南方,买下了从科罗拉多到德克萨斯的铁路。到1916年去世时,詹姆斯·希尔已经积累了5300万美元的财产。洛克菲勒:石油大王
老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被称为“最无情的人”。他的名字自然离不开著名的标准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涯始于美国内战时期(1861~1865)。直到1870,他创办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时,他的业务还处于平均水平。在收到克利夫兰国家城市银行的一批种子贷款后,他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尤其是在恶性竞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想象力。在他非常看好的炼油行业,他很早就意识到,虽然炼油的短期利润极高,但由于不加控制的激烈竞争,最终会陷入自杀式的恶性竞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无情地淘汰竞争对手,为了这个目的你可以不择手段。
具体方法是,一是由其控制的一家不知名的中介公司提出用现金低价收购竞争对手。如果被拒绝,竞争对手将面临激烈的价格战,直到对方让步或破产。如果不行,洛克菲勒最后会使出他的王牌:暴力破坏。殴打竞争对手的工人,放火烧竞争对手的工厂等。几个回合下来,幸存者寥寥无几。如此霸道的垄断行为,激起了同行的公愤,却也引起了纽约银行家的浓厚兴趣。热爱垄断的银行家欣赏洛克菲勒对垄断的高执行力。
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煞费苦心地试图控制日益强大的美国,却屡屡失败。在欧洲控制一个国王要比控制一个民选政府简单得多。美国内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部署控制美国的计划。在金融业,有摩根银行和库恩·雷博公司。在工业领域,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代理人。洛克菲勒的举动让罗斯柴尔德家族眼前一亮。如果在金融上大量输血,洛克菲勒的实力将远远超过小克利夫兰地区。
罗斯柴尔德家族派了雅各布·希夫,他们在美国最重要的金融战略家。1875年,希夫去克利夫兰指点洛克菲勒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希夫带来了洛克菲勒想都不敢想的前所未有的支持。因为罗斯柴尔德此时已经通过摩根银行和库恩·雷博公司控制了美国95%的铁路运力,所以希夫拟定了一个南方改良公司向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提供非常低的运费折扣。在这种运费折扣的压力下,很少有炼油企业能继续生存下去。洛克菲勒很快就完全垄断了美国石油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大王”。雅各布·希夫:罗斯柴尔德的金融战略家。
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希夫家族的密切关系可以追溯到1785。当老罗斯柴尔德家族搬到法兰克福的一栋五层小楼时,他们和希夫家族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作为德国犹太银行家,两个家族的友谊长达100年。
1865年,年仅18岁的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在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实习一段时间后来到美国。林肯总统遇刺后,雅各布协调了欧洲银行家在美国的代理人的利益,共同推动了美国私人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他的另一个目的是发现和培养欧洲银行的代理人,把他们输送到政府、法院、银行、工业、新闻等各个重要岗位,等待合适的时机。
6月1875 65438+10月1日,Jacob加入库恩雷博公司,此后一直是公司的核心。在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持下,库恩雷博公司终于在19年末和20世纪初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