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如何降低产品质量法律风险
本文分析了降低产品质量法律风险的一些措施,供出口企业参考。
一、签约阶段的注意事项
我们认为预防是降低法律风险的主要途径。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少投入多主动,也能避免纠纷,在纠纷发生时占据有利地位。为防范法律风险,应重视签约阶段的资信调查,重视出口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设计。
(一)签订合同前的对外资信调查。
我国出口企业普遍重视订单,不重视外商的资信调查,也不重视合同的详细条款。利用企业急于下订单的心理,外商往往提出用承兑交单、后电汇的方式付款,一些无良外商收到货物后以质量问题为由恶意拖欠货款。因此,对于信用可靠性不好的外商,企业应采取相对保守的付款方式,而承兑交单、后电汇等付款方式必须限于与信用良好的外商进行贸易。即使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信用状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出现一些异常时,他们也要进行信用调查,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从实践经验来看,坚持在交易前对新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对老客户进行定期调查或发现疑点时及时调查,可以减少50%的海外欠款案件。
(2)合同条款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约定质量标准的注意事项。
国际贸易中质量纠纷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买卖双方在质量标准上的分歧,所以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出口合同中明确规定产品质量标准。就质量标准达成一致有多种方式。
对于根据样品生产的产品,最好将样品封存,以供双方确认,日后发生纠纷时作为确定质量标准的依据。但是,我们应该谨慎地用样品来表示质量,因为出口货物很难与样品完全相同。因此,产品中的某些要求一般可以用样品来表示,其他部分尽量采用指标和文字。用文字描述来表示商品质量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