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息多少是合法的?
最高贷款利率为法定的36%,超过36%的年利率属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支付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
此外,贷款利率超过24%,低于36%的,借款人未偿还该部分利息的,贷款人要求还款的,不予支持;由偿还的,借款人要求贷款人归还,不予支持。
也就是说,贷款年利率低于24%,属于司法保护区,24%-36%部分属于自然债务区;超过36%的利息属于无效区。
贷款利息超过%多少算违法?
贷款利息超过36%时,属于该行为,超过的利息属于无效利息。如果已经支付了一部分,此时可以收回。贷款利息在24%-36%之间时,属于自然债务范畴,法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24%以内的贷款利息属于司法保护区,借款后必须按规定偿还。
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中,贷款利息低于24%的,借款人必须按时偿还。如果利息太高,贷款人就会得到支持。这时候借款人最好还贷。如果没有,就强制执行。这一点要注意。
在实际贷款中,一般24%以上会被认定为,但很多贷款公司放款时不会有这么高的利率。在办理贷款时,借款人必须考虑自己是否有还款能力。如果他后期不能按时还款,一定要谨慎放贷,防止后期逾期。
借款人需要资金的时候,最好选择正规的贷款渠道,比如银行或者正规的小贷机构申请贷款,遇到比较多的贷款利息一定要谨慎。很多贷款公司后期会线下催款,严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
利息多少是违法的。
利息超过以下标准是违法的:
1,年利率超过36%可以定义为违法行为,利息不受保护和支持;
2、各地人民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但最高不得超过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这个限度,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3.贷款人不得为高利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如何约定民间借贷的利息
民间借贷的约定利益应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1,民间借贷年利率原则上不得超过24%,未超过24%的利息应予保护;
2.贷款人放款时,提前从本金中扣除的利息不能计入贷款本金,要求借款人归还;
3.对于没有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债权人在要求还款时不能向债务人索取利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80条。
禁止高息放贷,借贷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利息的支付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未明确利息支付方式,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视为无利息。
网贷多少利息合法?
现行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保护分为三个层次:
1,年利率不超过24%(每月2分),完全合法,全部受法律保护;
2.年利率超过24%(每月2分)但不超过36%(每月3分)时。
(1)如果债务人已经向债权人支付了24%-36%的利息,但在诉讼中要求债权人返还,拒绝支持债务人的请求,相当于认可了实际支付的利息;
(2)债务人未向债权人支付24%-36%的利息,债权人在诉讼中要求债务人支付的,不支持债权人的请求,相当于不承认未支付的利息;
3、超过36%(每月3分)的利息部分是非法的,应认定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贷款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应予支持。
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贷款人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支付的利息的,人民应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以超过约定利率支付利息或者违约金,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以不当得利为由请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请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扩展数据:
案例:
最高法规范民间借贷:年息超过36%无效。
人民网上海、北京8月7日电(钱伟、李彤、罗志都知道)“时移易”。8月6日,最高人民颁布《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民间借贷的最新司法解释。除了界定民间借贷,肯定企业间借贷的有效性,亮点在于明确了互联网借贷平台的责任。
《条例》分别规定了P2P(点对点借贷)涉及居间和担保两种法律关系时,是否以及如何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还调整了民间借贷的利率和利息,明确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CEO石6日对记者表示,《规定》从法律角度对P2P行业争论已久的担保问题进行了明确界定,即认可了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的本质定位,接受了行业普遍承诺先行赔付的现状。36%的划定可能对民间借贷影响更大。
首次明确P2P平台担保责任。
1991年,最高人民颁布了《最高人民关于人民审判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变化,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一最新的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是为了响应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形势发展和司法工作的要求。
比如点对点借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2013年以来,P2P井喷式发展,不仅数量增加,借贷种类和方式扩大,也引发了层出不穷的问题。
“中国形成了不同于国外P2P网贷模式的新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平台角色复杂、监管主体缺失、信用体系缺失等新问题。”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在8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根据《条例》中的规定,借贷双方通过P2P网贷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贷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故不承担担保责任;P2P网贷平台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为借贷提供担保的,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提供担保的,根据出借人的请求,人民群众可以判定P2P网贷平台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
后者是一个附加条款。石解释,在P2P平台以各种形式主张承诺赔付的情况下,法律支持出借人要求平台履行担保责任。
年利率超过36%的民间借贷无效。
利率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司法解释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所谓“两线三区”,明确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是对1991司法解释的重大修改。
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8月6日介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作为利率保护上限的司法政策改革势在必行。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如何调整,采取何种模式,固定利率上限如何确定,是审判实践中一系列亟待回答的问题。
根据《条例》的规定,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不超过年利率24%的,贷款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超过年息36%的,超过年息36%的利息视为无效,借款人有权要求贷款人返还年息36%以上已支付的利息。
关于24%和36%的两条线,杜万华解释说我们划了“两条线三区”。首先,第一行是民法保护的固定利率是年利率的24%。
这是一条线;第二行是年利率36%以上的利息约定无效,就是这两行。分为三个区域,一个是无效区域,一个是司法保护区域,一个是自然债务区域,也就是24%-36%期间的三个区域。
“24%和36%之间的纠纷应由借贷双方自行解决,既定事实应得到尊重,”石告诉记者。也就是说,不受保护,但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没有异议。
他补充说,36%的划定可能会对民间借贷产生较大影响。现实中综合利率超过36%的情况很多。
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懒投资总裁陈告诉记者,要警惕利率过高的平台,因为过高的利率无法得到保障,可以有效限制吸引投资人的平台的发展。
最高法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借款人的广泛性和多元化,民间借贷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诉讼。
2014年,全国审结民间借贷案件1024千件,同比增长19.89%;2015上半年已审结案件52.6万件,同比增长26.1%。目前,民间借贷已经成为继婚姻家庭之后的第二类民事诉讼,诉讼标的金额也在逐年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