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6000多亿,被大股东减持。成立33年的中国平安怎么了?
但是,说到深圳最赚钱的公司,不是华为,也不是腾讯,而是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成立3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超级金融集团,业绩和股价表现优异,是为数不多的A+H股双万亿市值的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0年净利润为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连续多年蝉联深圳最赚钱企业。其实除了利润,中国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业,2020年达到1.32万亿,华为是8000多亿。但腾讯开始追逐利润,2020年达到654.38+0227.42亿元,同比增长30%,与中国平安的差距正在缩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经理马明哲的提议下,平安保险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那是一家国有企业,只有12名员工。在马明哲的带领下,平安保险开始了冲锋陷阵的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1992引入保险代理人制度,通过题海战术大幅扩张。2002年后,中国平安成为综合性金融控股试点集团,获得银行、证券、期货“全金融牌照”,成为综合性金融集团。2012之后,平安向金融科技领域扩张,平安医疗、陆金所、汽车之家等品牌相继崛起。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安的股东也在不断变化。原股东工行、招商局相继退出。后来英国汇丰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现在泰国的CP集团是第一大股东。但由于股东分散,没有控股股东,中国平安变成了非国有企业,既不是国有企业,也不是民营企业。
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平安排名21。在“BrandZ 2021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排名第49位,六次蝉联全球保险行业第一。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金融保险集团。
成立30年来,凭借持续出色的业绩,中国平安的股价也是一路走高,被称为“白马股”。然而,白马股似乎正在走向失败,股价继续下跌。
7月14,中国平安跌破60元,收盘价为57.91元,而去年2月1,股价高达93.22元。也就是说,自2021以来,中国平安下跌超过30%,市值蒸发超过6000亿。这是中国和平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就资本市场而言,中国平安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每一次转型都非常成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金融领域,中国平安转型迅速,在金融科技领域成绩斐然。
然而现在股价暴跌,连大股东都两次减持。去年正大集团减持2.2亿股,今年6月16日减持183万股,两次套现290亿元,持股比例降至6.85%。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一般都是受业绩不佳的影响,中国平安也是如此。
据了解,寿险业务是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如果这项业务出现问题,公司的业绩和利润必然会受到影响。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很正常,但2021年中国基本全面恢复生产生活,而中国平安保费下降5.66%,保费收入361.08亿元。
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依托保险代理人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人海战术”。这些人和平安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一般都是我先买一份保险,然后邀请亲戚朋友一起买保险。现在这种模式效果越来越差,成交率下降,导致业绩下滑。平安保险代理人数量由2019年末的1167000人下降至2020年末的1024000人。
此外,中国平安还是一家投资公司。到2020年6月底65438+2月31,中国平安保险投资组合达到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但却频频踩坑,以540亿元拿下华夏幸福,以370.5亿元接手方正集团的烂摊子,达到507.5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的高管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动荡之中。2065 438+065438+10月,联席CEO李元祥辞职。去年3月,被视为平安集团和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长任汇川也离职。20165438+10月,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毛伟标离职,加盟JD.COM。当然,马明哲本人也在7月份辞去了集团CEO的职务。
对于一个33年,总资产超过9万亿的超级企业来说,要想保持业绩增长,就必须在战略上不断创新,走错方向,就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