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如何?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商场内需成为国内服装职业稳步新增的首要动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不断精良,对服装品质、特色、品牌文明的内在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消费越来越有特色、舒适、品牌、时尚。服装消费趋向于中高档,我国服装使用的中高档面料比例逐年增加。服装专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性方向发展,有利于提升服装专业产品结构,提升品牌服装企业在商场的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吃穿消费需求转变为一种时尚、文明、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的服装商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尚消费→特色消费的轨迹创新,从低到高。

服装行业是周期性的。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行业发展放缓,该部门出口和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纺织服装行业的景气度也逐渐提高。2010年,我国服装专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大幅增长,服装鞋帽及针织纺织品零售额达到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

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增加居民收入将是“十二五”规划中许多政策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需求将会增加,居民对纺织品和服装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镇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引发了服装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进步,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增长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增长2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从2011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支出率约为12.5%;农村居民人均穿戴费用增长率约为15%。

2007-2011消费品和服装消费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在国内外物价上涨、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服装制造业整体运行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生产持续偏冷、出口新增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高企、亏损企业亏损加剧等问题。一起,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就业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长期来看,中国巨大的商场内需成为国内服装职业稳步新增的首要动力,而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步,大众对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将明显加快,品牌服装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服装行业景气指数趋势

(2)服装专业政策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至2007年,为缓解世界贸易争端压力,促进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6544下调。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世界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行业的影响,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2009年8月、165438+10月和2月、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份额。从2009年4月1起,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比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我国纺织事业景气周期持续下行的形势下,出口退税份额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2009年6月5438+10月65438+10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研发创新、资金支持、加强常识维护、发挥专业协会作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搬运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的出资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及制品等部分生产环节向有一定产业根基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以此将自身打造成高端纺织服装制造业。2011 1 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能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65438+发布。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国家强制性法规,该法规中的所有技能都是强制性的,适用于国内所有商场的纺织产品。其目的是控制纺织品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保障公民的根本安全和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和销售企业逐步以生产和质量为中心,提高中国企业商场竞争力,以从容应对世界贸易维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上表示: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在世界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也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提出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计划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将是2010的两倍以上。

③世界相关政策

根据欧盟发布的REACH新规,任何被列为高价值物质(SVHC)的超标物质必须在2011年6月前通知欧盟化学品管理办公室,未经通知的涉案产品将不允许进入欧盟商场。该规定在原13种纺织品相关高值物质清单的基础上增加了8种,将构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新的技能贸易方式,而新规定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加坡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经贸伙伴,交易额逐年增加。《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案》2011于201年4月生效,将控制消费品的规划从原来的45条增加到1条。其间,婴儿用品、纺织品、服装、和服饰品等。所有消费品都在安全控制之下吗?该法案要求,产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世界标准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世界标准组织的ASTM规范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规范。如果消费品被认为不安全或不符合世界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以将产品从橱柜中下架或停止销售,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被罚款或处以最高两年的监禁。

(3)服装专业竞赛情况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规划趋于萎缩,但其竞争能力和剩余能力并没有因为其对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掌握而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的服装商场来看,外资品牌在高端商场的垄断性很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以生产中低档产品和服装加工为主,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力成本、生产质量和生产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行业逐渐从计划、产值向品牌、质量、产品特色的竞争转变,涌现出一批在行业内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强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好消息鸟等。

(4)服装职业前景

中国服装行业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调整期,尤其是出口增速放缓,服装专业利润分配业态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商场需求下降,迅速筛选出一批资金、技能、管理水平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上半年国内商场的低迷,让国内企业在生产规划和营销政策上更加理性。长期来看,筛选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中国服装行业新的产业业态奠定了基础,服装行业将从规划扩张走上价值扩张之路。

在世界商场上,中国的低档纺织服装产品依靠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加,年均增幅超过20%,构成了以香港、日本、欧盟、美国为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然而,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世界贸易冲突和公民货币升值压力的问题。一起在世界商场,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主要以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世界商场,出口产品层次低,导致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为进一步加快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市场的发展,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提升,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进行重力反击。

2009年4月,《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个可行方案。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和政策。区域规划将注重区域优势和差异,并考虑与其他区域的协调。越是强化的企业规划,越取决于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行业严重依赖劳动力,中国的低工资资本具有显著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精尖的技能,未来全球纺织服装行业大部分都将集中在中国。随着海外先进技能的不断引进,服装纺织行业正在加速产业升级,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的来说,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是突出的。

参考资料:

中国服装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