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泰的改革与发展

1887,安徽歙县人吴喜清在北新桥创办吴裕泰茶栈,以仓储、运输、批发销售为主,零售网点为辅。吴西庆死后,继承家业的五个儿子成立了股份制管理机构“李志新兄弟公司”,管理吴裕泰的茶叶,开始了最早的茶叶连锁尝试,在京津两地开设了11茶馆。但在1955年,公私合营切断了吴裕泰茶楼之间的联系,店铺划给了地方政府。北新桥吴裕泰茶庄作为总店,划归东城区副食品公司,成为北新桥副食品商场下属加盟店的茶叶集团。

1997年,吴裕泰茶业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奥仕凯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奥仕凯集团公司是东城区政府设立的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成立之初,只有一个80平米的茶楼和一个60平米的茶楼。门店起家的吴裕泰店长孙丹伟,利用吴裕泰连锁经营的理念和传统定位,开始了连锁经营的尝试,在京郊开了业内第一家分店。

2005年,吴裕泰开始酝酿股份制改革。北京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总资产1亿元,由东方新达和其他七位股东共同创立。东方信达以房产和“吴裕泰”商标等资产入股,占股约44%,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中,大明贸易公司、香港华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华以现金出资65,438+02万元,成为第二大股东。

北京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东方信达资产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海燕,总经理为吴裕泰茶业公司原经理孙丹伟。此时,在孙丹薇的推动下,吴裕泰茶业公司拥有100家加盟连锁店。改制后,这些门店划归北京吴裕泰茶叶有限公司..

尽管号称是第一家一步到位转制为股份公司的老字号,但吴裕泰在股改方面的尝试比他的同事张一元晚了5年。正是在这五年里,张一元推出了“中国茶,张一元”的海量广告,开始进行更加市场化的宣传和运营。

孙丹薇和吴裕泰在扩张过程中的两个重点项目:标准化改造和加盟连锁扩张,正是孙丹薇所倡导的。

按照茶行业的传统运作模式,从茶叶的购买、拼单的制定到售后结算的全过程,往往都是一个人在打理。在孙丹薇看来,这种完全依靠经验的传统运营模式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孙丹薇与浙江大学茶叶系合作,开发高品质茉莉花茶。从事茶叶生意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大学生来到广西、福建、安徽等茶叶基地,监督茶叶的采摘和加工。他们往往会在产地待上两三个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茶叶标准也逐渐制定出来。

同时,在直营店和加盟店比例保持在1:2的前提下,孙丹薇开始和吴裕泰制定加盟连锁体系,其中对加盟商的素质和资源、门店的选址和装修都做了规定:在北京,每个吴裕泰连锁店之间的距离要大于1.5km;另外,每家店的面积必须在50平米以上;资金不低于40万元。对此,“吴裕泰”除了从加盟店销售额中提取2%的管理费外,还收取2万元/年的品牌使用费。

为了更好地统一控制和管理加盟连锁店,2001年底,孙丹薇与联想集团签订合作合同,借助“外脑”为吴裕泰提供系统咨询、软件开发、业务培训、网络维护等信息平台,吴裕泰正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各门店纳入计算机网络。

在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了吴裕泰所有连锁店的重新设计和装修后,善于利用“外脑”力量的孙丹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奥运会对接的营销和培训上,并专门聘请了专家团队制定奥运会前、中、后的品牌推广方案。其奥运村“中国茶馆”项目已经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