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床单的历史发展
公元1935年,闽光床单的创始人向力民在上海杨浦的一条胡同里,越州路兴湘里设厂。当初只有1人力毛巾木织机和1人力板材木织机,雇佣8名员工生产简单的毛巾和板材产品。而在未来,家喻户晓的中国床单,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厂里孕育成长起来的。
1936年,向利民在兰州路兰桂坊租了两间石库门房,添置了10多台手动单板织机、毛巾织机和简易漂白设备,雇佣了20多名工人。1937“八·一三事变”期间,日军占领上海,闽光纺织社被毁,被迫停产。1938延平路叶家寨搬迁恢复生产。次年,向立民与他人合资创办了钟毅印染厂和华艺织造厂。1945 65438+10月,三家工厂正式并入闽光布业有限公司,拥有6台全铁毛巾织机、11铁木单织机、多台手拉木机和部分漂白、印花设备。
1945下半年,通北路801号地块,选了6亩4分,陆续建厂,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几经搬迁改造,建国前夕,人力、电毛巾单机织机80台,员工200多人。到1956公私合营的时候,所有的电动织机都已经生产出来了。有44台单织机和33台毛巾织机。员工人数增加到600多人。
文革期间,厂名是上海第七薄板厂。
2月23日,1994,1994,以闽光品牌成立的闽光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民光厂成为公司的母企业。
2010,上海民光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领先家纺有限公司,继续传承“民族床单”的百年基业。
历史上,民光公司的旗舰产品是最近流行的“国民床单”,它采用不同于普通床单的特殊工艺,用纱线交织而成,具有色彩鲜艳、挺括耐用、久洗不烂的特点。民国时期风靡一时,建国后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床上用品。上世纪80年代,甚至“一单难求”,买的人总是在厂房外排队,产品一下线就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