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大监管格局,有效发挥专业职能部门在各自领域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1.建立目标统一、步骤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大监管”格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2.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战略部署。
3.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的“大监督”格局,充分发挥内外监督合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法律法规,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党始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形成“大监管”格局,不仅有利于企业集团总部与分支机构共享监管成果,也有利于集团总部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短板,建立规范的内控流程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廉政风险和决策风险,为国有企业赢得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公司提供有力保障。
扩展数据:
要形成“大监督”格局,提高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必须把严格监督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树立系统思维,坚持把从严监管的要求落实和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构建监管闭环,形成“大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监管的提醒、纠正、防范、保障作用,全面提升监管整体效能。
充分发挥党支部纪委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督,提高对小问题的敏感性,防止小问题久而久之演变成大问题。实行问题专报制度,一事一报,及时报送,防止延误。建立群众举报监督渠道,如网络平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平台等,及时跟进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和线索。
各地官民要汇总各方面监管信息,开展异常情况排查,制定防控措施,完善预警、流程优化、责任追究等制度。充分利用基层党支部纪委形成监督网络,发现和反映党风廉政建设和督促检查人员工作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权力运行风险,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
百度百科-构建企业“大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