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简单说说中国石化涪陵气田勘探开发的情况?
2014年7月8日至10年7月8日,中国石化集团提交了涪陵页岩气田角叶1-角叶3区块五峰组一段-龙马溪组探明地质储量报告,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公室的评审。这是中国诞生的第一个优质大型页岩气气田,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提前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同时也为中石化2015年在该区建成50亿立方米产能,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产能1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提供了资源保障。
涪陵页岩气田主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焦石坝镇,属山地丘陵地貌。本次审查批准的探明储量区域为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的一部分,探明含气面积106.45平方公里,提交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66.88亿立方米,探明经济可采储量134.74亿立方米。随着该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页岩气储量将陆续上报。
涪陵页岩气相关研究报告
2014-2018版光伏太阳能项目商业计划书
2065438+2004年9月
2014-2018年中国铬钼钒合金管材行业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4-2018年中国镀锌管道行业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4-2018年中国普通有色金属行业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1
2
三
涪陵页岩气田是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田。气田储层为海相深水陆架优质页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稳定,埋深适中,中间无夹层,明显区别于常规气藏,具有典型的页岩气特征,与北美典型海相页岩指标相当。
涪陵页岩气田具有“两高”和“两高”的特点。一是地层压力高,天然气成分好。气藏平均埋深2645米,地层压力系数1.55,天然气甲烷含量高达98%,二氧化碳含量低,不含硫化氢,属于中深层、超高压、优质页岩气田。二是气井产量高,试采效果好。单井试生产产量高,稳产时间长。截止2014年6月30日,29口试生产井累计日产气320万立方米,累计产气量611亿立方米。其中,第一口探井胶业1HF日产6万立方米,稳产一年半,累计产气量3769万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的诞生和大规模开发,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新的春风,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进一步说明中国页岩气资源富集条件和页岩气含量不逊于北美。我国掌握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技术,如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分段压裂试气技术等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只要我们尊重地质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规律,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一定会陆续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页岩气引领中国非常规能源资源开发的时代指日可待。
涪陵页岩气田的成功经验在于:决策部署到位,重视理论创新,攻关攻关。
涪陵页岩气田作为中国第一个提交页岩气探明储量并通过国家评估的大型气田,率先形成产能。为中国人自主勘探开发页岩气走出了一条新路,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决策和部署到位。中国石化从2008年开始涉足页岩气,从页岩气的基础研究开始。2009年,中国石化集团成立了专门的非常规勘探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上游页岩油气勘探,并与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公司等国际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进行页岩气勘探。集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2011年6月,明确提出中国石化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要走在全国前列,用非常规思维实现非常规油气的快速发展,明确了非常规野战的部署和目标。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和研究方面,中石化敢于投资,过去5年已投入数十亿元。其上游企业在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完成了40余口页岩油和页岩气井,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和研究成果。其中,从角叶1HF井获得的商业页岩气标志着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历史性突破。
注重理论创新。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项目——“中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优选”,吹响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号角。中石化在勘探南分公司成立页岩气勘探项目部,正式开始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2010,国土资源部设立“川渝黔鄂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在以海相地层为主的长江上游流域开展先导试验,包括川渝黔鄂四省(市)部分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承担了“川东南、渝东、鄂西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择”。2011,国土资源部组织了“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与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煤田地质研究所共同承担了“上扬子及滇黔桂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及选区”项目之一。在中石化承担的国家项目中,精心组织实施,积极调拨资金,抽调精兵强将,加强研究,几年来明确了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页岩气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海相页岩气高产富集的理论认识。
通过借鉴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思路和经验,深入研究国内外页岩气井资料,扎实开展野外调查、分析测试、老井复查,开展了页岩气测井模型建立和解释、地震资料综合解释、页岩气富集研究等工作,逐步明确了页岩发育和分布规律。以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埋藏深度和硅质矿物含量为主要评价参数,选择南部海相和四川盆地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一系列研究和钻井评价,认为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含气性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良好条件。此后,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始以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为重点,深化涪陵焦石坝页岩气藏地质研究,以进一步明确页岩气藏特征和页岩气开发关键层为重点,从寻找规律入手,优化页岩气微观评价预测,积极开展涪陵页岩气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娇娇,总之,页岩气理论的突破,气藏认识的深化,为抓开发试验,实现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攻克关键技术。涪陵焦石坝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溶洞多,暗河多,裂缝多,浅层气和地层水多,容易发生井漏和井喷。针对涪陵焦石坝地区勘探程度低的现状,开展了水平井优化快速钻井技术、长水平井段压裂试气工程技术、“井厂”钻井、交叉压裂高速高效施工模式,形成水平井丛式射孔、可钻桥塞分段。
根据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好、孔隙发育、含气性好、压缩性强的特点,改变了以往的压裂思路和做法。从树状裂隙入手,不断探索适合焦石坝地质特点的压裂技术。压裂排量逐步加大,根据井眼大小增加液量,根据地质需要合理增减砂比,形成了“主缝加缝网”、三级压裂液体系、三组合支撑剂体系的压裂技术理念。其中,胶业12-4HF井顺利完成2130m水平段26段超大型压裂,创造了水平页岩气井井段最长、井段最多、单井液量最大、单井加砂量最大的施工新纪录。同时,研制并成功应用了抗高温180摄氏度、低摩阻、携砂能力强的油基钻井液,实现了同平台两口井的交叉钻完井,具备了“一井六井”的标准化设计能力,编制了13页岩气工程技术标准,为经济有效开发页岩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加强国产压裂装备和完井工具研发,页岩气商业化开发装备和工具研发取得重大进展。2065438+2003年3月,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3000型压裂车在涪陵焦石坝地区批量投入使用。该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连续施工、重载、长时间”的页岩气压裂要求,技术水平、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深层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压裂装备支撑。其中,R&D和高压系统检测设备及气体密封检测设备的生产有力地保证了施工生产。自主研发的安全抽油易钻电缆桥塞也获得成功,现场试验实现了桥塞丛式组合射孔技术,与国外水平相当,具备工业应用条件。该技术彻底打破了国外专业化公司在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的技术垄断,有效降低了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成本,也为开发非常规油气市场打造了尖端武器。
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我们也注重优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优化管理模式。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实践中,中国石化注重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管理模式。集团公司油田事业部高效协调,采用战役管理体制机制,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中决策、统一协调、统一指挥,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在勘探研究方面,由勘探南分公司、江汉油田、华东油气分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的精英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承担科研任务,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成果共享,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了对该区页岩气理论的新认识和开发试验的技术思路,确保了涪陵焦石坝地区勘探开发井成功率100%。在钻井施工中,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等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探索钻井新技术、新工艺,在钻井施工中取得了防漏、防塌等一系列技术突破。在地面工程建设方面,各单位共同研究地面工程建设方案,落实建设进度,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质量要求进行建设,实现了各项工程的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在试生产项目建设中,江汉油田与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石油工程机械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及相关高校密切配合,加快工作节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征地、工农协调、试生产方案编制和技术准备,采取边建边试生产的模式,实现了从测试到生产的无缝衔接。
涪陵页岩气田建设注重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资质高、业绩优、信誉好的队伍引入工区,促进了提速增效,确保了开发质量和效益。对工区申请页岩气施工的300多家国内外施工单位,通过建立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运作体系,严格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对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审查,采取公开招标、合同评审等多种措施,对240多家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给予市场准入。
加强安全和环境保护。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中国石化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第一,合理利用水资源。鉴于页岩气开发压裂用水量大,利用当地工业园区现有供水设施从乌江抽水,保证压裂施工,避免影响当地生活生产。钻井液和压裂液循环使用,减少用水量。二是尽量减少污染。在井场建立油基钻井液回收中转站,实现了油基钻井液的完全回收、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有效保护了环境;钻屑、污水集中回收处理,工业“三废”为零。三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时完成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评估,注重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增加导管深度,封闭浅层地下水;严格区分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所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勘探南分公司在勘探初期就提出了“勘探发现第一,安全环保第一责任”等安全环保工作理念,并将这些理念体现在施工设计、承包商管理、监督检查、风险管理、应急施工、责任追究和教育培训中,实现安全勘探、绿色勘探。编制了涵盖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钻井和气体测试作业的专业技术标准。鉴于焦石坝地区地下溶洞多,地下水系统发育且埋藏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环保工作的重点。为避免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确定井位前,专门的水文勘测队对100米范围内的暗河、溶洞分布进行了精确勘测,然后按照满足地质条件、避开暗河、溶洞的要求确定井位。钻进地下水层时,应使用清洁水钻进;钻穿地下水层后,用套管将水层封严。压裂返排液经技术处理达标后,重新配制成压裂液,用于下一口井施工,实现循环利用。不断总结环保经验,全过程控制各类污染源。各施工单位控制钻井和试气的废物排放总量,采取污水回用和节水减排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水产生量。工区内所有井场均按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配备污水池、污水清理导流沟、截水沟等设施,并经过防渗、承压试验后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