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2020年年报

昨晚,中国平安公布了2020年财报。

2020年,中国平安营收1.22万亿,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654.38+0430.99亿,同比下降4.2%;基本每股收益8.10元,同比下降3.7%;股东权益9879.05亿元,同比增长15.9%。

因为机构对平安2020年归母净利润最乐观的预估也是同比下滑超过15%,所以这份财报被舆论普遍解读为超预期——没有预期的那么差,所以比预期还要好。

滕腾爸爸没想到,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仅下降4.2%。我是按照下降20%来预期和预估的。

从这点来看,这份财报确实超出预期。

但是返还给母亲的利润并不是我最在意的数据。

因为这个数据,扰动因素太大,往往不能代表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

当有网友问我对平安2020年的财报有什么期待时,我回答说我最关注四个方面的数据:一是内含价值,二是营业利润,三是剩余利润率,四是分红。

看内含价值。

我之所以重视平安集团的内含价值数据,是因为这个数据是我们对平安估值的基础。

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EV)相当于其他普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

在过去的10年里,平安的PEV(股价除以每股内含价值的倍数)一直在0.8-2.0之间波动。

综合来看,1倍PEV买入,相当于底部区域投资。

只要公司还在正常运营,EV还在增长,底部区域的投资就相当有保障。

2020年,平安内含价值将增至65,438+0.33万亿,同比增长65,438+00.63%。

这个数据基本符合我的预期——2065 438+09年末,我的预期是平安EV至少增长20%。2020年初,瘟疫之后,我下调了预期,但也在10%到15%之间。

现在看,处于我预期的下限。

不是很好,但是勉强达标,可以接受。

每股内含价值72.65元。

昨天收盘价76.54元,PEV估值1.05倍,是一个比较低的数据。

2021的瘟疫至少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情况只会比2020年好,不会更差。再加上2020年基数低,我很看好今年平安内含价值的增长。

展业回归正常,EV至少增长15-20%。

如果是这样的话,平安的每股内含价值到今年年底至少会增加到84-87元。

这就是我昨天在文章中喊出“中国80元以下安全,市场在给大家送钱”的原因。

也是我前段时间判断“90元的中国平安,值得投资”和“100元一年以上的中国平安不贵”的根本原因。

滕腾的爸爸经常会对自己投资组合中的股票的价格和估值给出判断,但是对外发布的时候,他会在措辞和表达上非常谨慎——只看表达价格的数据,不看价格数据的前提条件,你就会犯错误。

昨天,微信官方账号里的一些好友满是吐槽。爸爸:前几天你说90块钱和100块钱以下的平安要来了...

这些朋友犯了我上面提到的错误。

经常有朋友问:滕腾爸爸,内含价值怎么安全?

事实上,平安的财务报告详细展示了内含价值的计算-

2020年财报,P55-65,自己开就行了,干嘛找滕腾爸爸帮忙?

第二,看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比归母净利润更能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

为什么?

以平安2020年财报为例——

平安总投资资产3.7万亿元。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按公允价值估值的。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公开市场上的报价——在股票市场上,就是股票价格。

让我们来看看。2019年,中国平安因公允价值变动增加投资收益476.66亿。202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负69.33亿。

单说到2020年,投资收益将比2019少540亿元。

所以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对平安的净利润造成太大的扰动。

保守的保险公司发明了营业利润的概念,排除了各种一次性和暂时的损益因素-

这是计算平安2020年从归母净利润到营业利润的全过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计算和学习。

2020年平安归母营业利润654.38+0394.7亿,同比增长4.9%。

2019年归母利润由于资本市场的轿子和税收利好因素,为2020年归母利润的增长提供了较高的基数。

再加上2020年瘟疫的影响,权益市场的波动,看着归母利润严重畸形。

正因为如此,最近半年,我一再强调,平安2019年的利润没有2020年的好,也没有2020年的差。

同时我也多次提醒,未来要看营业利润,尤其是2020年的业绩,需要看营业利润而不是归母利润。

总的来说,平安的营业利润更能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不如前几年,但符合滕腾的预期。

最重要的是它的成长还是正的,真的是正的。

第三,看看剩余的边际余额

剩余边际是公司寿险业务未来利润的贴现值。

相当于保险公司的一个利润蓄水池——这个池子里的水越多,未来可以释放的利润就越多。

我们小时候做数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水池,一个进水管,一个排水管;进水管里的水比出水管里的水多,所以水池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多;反之,就会越来越少;老师给我们出的题,无非就是“池子里的水满了的时候”或者“池子里的水被清理干净的时候”。

在寿险公司的这个利润蓄水池中,吸入管主要是“新业务价值增长”,排出管主要是“剩余边际摊销”。

新业务价值的增长是公司新业务对剩余边际的贡献。

剩余边际摊销是从池中存储释放的利润。

了解了上面的基础知识,下图就好理解了——

2019年,中国平安的剩余边际摊销(即池中释放的利润)为744.54亿,2020年为81583亿,增长9.56%。

最终,2065438年和2020年的水的剩余边际余额分别为918416亿和960183亿,增长了4.55%。

今年的放水(利润释放)比去年多了近10%,而池塘里的水(剩余边际余额)比去年多了不到5%。

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司为了营业利润好看,加大了放水力度,略微牺牲了“死水”(未来业绩的厚度)的增长。

剩余边际余额的增幅略低于我的预期,但符合常识和理性。

勉强可以接受。

第四,看红利分配

我比较关注分红收益。

企业什么都能造假,就是派发给股东的现金分红不容易造假,尤其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现金分红。

平安的现金分红与营业利润挂钩。

平安2020年营业利润会增加,所以分红也会增加-

写到这里,得瑟一下:滕腾的爸爸在平安做了一笔初期投资(2015股灾时买的),成本只有25元左右。以成本价计算,今年股息率接近10%。

呵呵,这才是长久的魅力!

总之,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中国平安2020年的财报似乎并不好;从营业利润来看,业绩还不错——但从近期的市场预期来看,表述发生了变化: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大大超出预期;从营业利润来看,只是符合预期。

你看,这才是最值得投资的地方——上面的总评,线性思维的患者不一定能再看懂。

读一百遍,其意不言而喻。

你可以理解我上面说的。

接下来说一个大家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既然中国平安2020年的经营业绩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差,为什么最近中国平安的股价却跌个不休?

如前所述,平安的主要利润来自寿险,寿险的主要利润来自盈余边际,盈余边际主要来自新的业余价值贡献。

2020年的中国平安,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新业务价值上——

2019年中国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759.45亿,2020年495.75亿。

狗屎,下降率高达34.7%。

为什么这个数据下降这么多?

两个方面:

一方面,用于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下降-2019年160478亿,2020年1489.15亿,同比下降7.2%。

另一方面,新业务的价值率也明显下降-

2019年新业务价值率为47.3%,2020年为33.3%。

为什么新业务的保费,尤其是价值率下降这么多?

很简单。

直接原因是:去年爆发瘟疫,上半年城市封闭隔离,代理商线下展业受阻;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低迷,保险不好卖——所以总量下降;下半年,为了对冲业绩,公司被迫出售一些低价值产品——因此价值率下降。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平安主动进行寿险改革,打算逐步摆脱那些低级的代理人,迭代那些低价值的产品线——改革期,本来会带来一定的阵痛,没想到却遇到了这场意想不到的疫情...

中国和平2021,重点关注什么?

只看上面提到的“1+2”数据:如果只看一个,要看新业务的价值是否增加;如果进一步细分,就要看新业务总保费是否增加,新业务价值率是否增加。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还会疑惑:瘟疫不期而遇,说起来容易,反抗就结束了;寿险改革是平安主动做的——两年半了,有没有做,很难说。平安为什么要做这种看似吃力不讨好的改革?

秘密其实是新业务价值率——平安正常年份,寿险新业务价值率只有45%左右,而友邦保险在中国的新业务价值率高达90%以上!

这样的差距,野心勃勃的马明哲能容忍吗?

平安的这次改革,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

中国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失败的话,中国保险业将不得不长期在世界低端徘徊。

产业升级也是保险业的重中之重。

平安这次改革前景如何?

对我来说,立场就是态度——昨天开市,我看到平安股价又跌了。稍微思考了一下,马上用“过桥基金”在中国平安加仓,价格76.00元。

如此确定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目前的中国平安,用最坏的预期分析,也已经处于历史底部估值区;

第二,其目前的寿险改革不仅有深刻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是企业深化发展的需要。

换句话说,它的方向是对的,外部环境是优越的。

所以,我认为它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一年多来,只是增加了瘟疫的影响,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

瘟疫过去后,寿险改革的成效会逐步体现。

现在一切都是推断和推测。

所以,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