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管理有哪些措施?

第一,完善组织结构

着力解决当前董事会弱化、监事会模糊的问题,逐步改变董事会、监事会由人设立,没有标准,随意性强的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产品分类、股东构成等因素,制定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案,合理提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结构。第二,规范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资格、条件和工作标准,按照市场化的运行机制选人、用人、育人。三是完善基础规章制度,集团公司要重点检查和监督子公司是否按市场规则运作,促进子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真正形成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管理层执行的合理组织架构和科学运行机制。

第二,设立股权代表

股权管理的实施主要取决于投资者,但这个投资者不应该是虚幻的。如果出资人是个人化的,出资人应当派出能够维护自身利益、代表股东行使权利的代表。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他人行使权利。代理律师主要代表集团公司履行股东职责,代表公司与股东沟通。这位律师被称为股权代表。

第三,优化工作流程

股权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调整,通过对被投资公司董事会的监控反映股东的战略意图,在被投资公司董事会召开前了解会议内容,通过股权代表反映股东的意见。因为非全资公司的董事会决议具有法律效力,所以需要事前监控,即在会前反馈集团公司作为股东的决策或审议意见。具体工作流程为: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股权代表负责在召开董事会会议前将会议议题报集团公司审批,股权管理部登记信息并按职能分工分发至各部门,再将各部门的审核意见反馈给股权代表,由股权代表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发表意见。

第四,规范运行监控

一是从源头抓起,集团公司新设公司的审批要集中,不能多头管理,多头审批。二是股权管理要信息化,通过建立股权管理信息库,可以动态掌握被投资公司的主要管理信息。三是积极倡导股东权益,进一步明确集团公司管理的重大事项范围,规范报告程序,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子公司股权管理的工作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每一级监控到位。

逐步建立健全股权管理配套制度,研究制定股权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股权代表工作规范。

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制度,建立股权代表、董事、监事述职报告制度,实现董事会、监事会人员和职能到位,提高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