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后,70%的山东临沂陶瓷企业和生产线退出。
产业规模萎缩严重,这和淄博一起,是近年来全国最高的。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环保。2015以来,临沂连续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环保风暴,从城市退园、集中生产、总部产能转移,到“煤改气”。五年来,一轮又一轮的环保治理,收获了陶瓷企业70%以上的生命。
除了看得见的陶瓷工厂数量和产能规模的减少,经过几轮环保改造,临沂陶瓷的产业生态、产品配套、销售体系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这些看不见的“内伤”,才是一个产区最大的“伤口”。
2019年,临沂在“煤改气”的条件下,是全国最困难的陶瓷产区。政府强制临沂所有陶瓷企业改用天然气,使当地陶瓷企业从剩余的45家再次减少到18家。同时,高昂的生产成本使本土陶瓷企业瞬间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薄利多销”一直是大多数临沂陶瓷企业的主要竞争模式。然而,使用天然气进行生产后,本已微薄的利润难以支撑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导致27家陶瓷企业无法坚持“走下去”,最终退出陶瓷行业。
除了成本压力和挑战的剧增,27家陶瓷企业和生产线的退出,让临沂陶瓷的产品结构空前单一。此前“一站式采购”的优势瞬间丧失,很多产品难以匹配,导致一批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客户不得不逃往外地寻找新的产能替代品。
尤其是2019下半年,临沂大部分陶瓷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一方面生产成本高,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随着60%陶瓷企业的退出,产业支撑和产品体系的完整性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产品结构单一,客户分布难度加大。
即使到了2020年,临沂“煤改气”的余波仍未散去。2020年复产后,各大产区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但临沂内墙砖却独自走出了一波降价行动,甚至临沂陶瓷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连续两次降价,以拉动产品销售。
据陶瓷资讯最新统计,临沂陶瓷现有35条生产线中,内墙砖21,釉面砖6,中板2,艺术砖2,大板(900×1mm),仿古砖,k砖,砖。
“煤改气”前2018年初,临沂已有115条生产线,产品品类涵盖瓷砖、耐磨砖、抛光砖、仿古砖、釉面砖、k砖、大理石砖、脚石、背景墙、大规格板材、负离子砖、透水砖等十余个品类。
从目前的生产线分布来看,临沂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内墙砖产地之一。虽然与高峰期相比,产品品类、颜色、规格的多样性有较大差异,但近日,陶瓷资讯走访临沂了解到,2020年以来,随着临沂政策环境的逐步稳定,临沂陶瓷的产品品类正在逐步完善,“一站式采购”的优势正在逐步恢复和回归。
临沂的“短板”是煤改气后产品结构的缺失,极大影响了经销商在临沂产区采购的信心。2020年以来,临沂部分陶瓷企业重新定位产品结构,在坚持企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差异化产品,以补齐“短板”,吸引买家回流。
如临沂华辰陶瓷有限公司去年年底改造了一条红瓦生产线,今年3月成功改装成600×600mm仿古砖,成为目前临沂唯一的仿古砖生产企业。2019之前,华威陶瓷、双鑫陶瓷等多家陶瓷企业在多条生产线生产仿古砖。但到去年年底,临沂产区已经没有仿古砖生产企业。
华辰陶瓷仿古砖的生产,进一步完善了临猗产区瓷砖的品类,但在华辰陶瓷企业负责人看来,这只是第一步,其公司还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我们计划在9月底推出低吸力仿古砖。”临沂华辰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临沂产区,华辰陶瓷并不是唯一一家做产品结构的陶瓷企业。山东犹达建材有限公司今年成功推出600×600mm釉面砖,山东华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沂州陶建分别推出中板产品,填补了临沂产区产品结构的空白。此外,临沂萨克米新天地项目筹建的两条大型板岩生产线正在紧张施工中。
临沂萨克米新天地高新陶瓷项目建设进展。
截至目前,临沂产区产品已覆盖内墙砖、釉面砖、仿古砖、大板、中板、艺术砖、背景墙。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陶瓷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临沂产区“一站式采购”的优势正在进一步集聚。
据了解,临沂萨克米新天地项目建设的大型板岩生产线计划于2020年9月底建成。届时,临沂产区将有22家陶瓷生产企业,37条生产线,将再次填补临沂板岩品类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