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说说软件外包公司的转型。

软件开发外包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多程序员一起开发软件。说白了也是赚点辛苦钱。外包公司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除了一些大的。

大的外包公司,比如文思海辉,老板是华为,东软的老板是工商银行。剩下的就是每个城市都充斥着各种小型外包公司。小型外包公司也分几种。一类是有自研产品,市场反映良好,有自己稳定的收益。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可以靠自研产品的收入来维持。这类公司一般会外包一些项目。第二类小型外包公司有自己的运营平台,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信息中介平台。不管怎样,现金流还是比较好的。第三种外包公司是依附于政府部门或者一些大型企业,主要业务是先服务这些政府部门或者大型企业,做外包工作。第四种外包公司是非常纯粹的外包公司,即以交付为目的,不断开拓客户,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客户自己摸索出来之后,就没有工作可做了。

昨天我一个做外包开发公司的朋友跟我说了他的转型计划。他做到了。通过他观察外包行业。了解外包行业的一些痛点。恰好他能解决这些痛点。外包行业的大部分团队都是小团队。由于我们是一个小团队,所以从来没有做过太多的项目。要么一个非常单一的项目重复很多次。因为小团队要想盈利必须靠复利。这导致一些团队擅长做医疗his系统。他可能给几百家医院做过这个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理解可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程度。但是如果客户给他别的需求,他就做不到了。但如果他不想失去这个客户,他会硬着头皮去做。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我的这个朋友,他想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为外包公司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如果外包公司接单,自己做不了,可以先咨询他。他可以在这些领域发展出优秀的项目或团队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他告诉我的外包行业的第二个痛点是缺少外包团队。一般企业形象不是特别牛逼,要么几个人在小区租房,要么在三四线城市。外行人看来,这些软件开发公司没赚到什么钱,没有经济实力。他们怎么能做好我的项目?在一线城市,一般会有一些技术咖等个人开发者的发展空间。就是一些个体公司或者小公司可以在这里租桌子办公。在杭州,有很多这样的办公场所。阿里巴巴的园区就有这么一个东西。我陪着其他朋友,参观了这个办公环境。这种办公空间很乱。是的,我只租一张桌子一两个月。这个月还在这里上班,下个月就找不到人了,而且不在一个公司。虽然看着这里很多人,但是这些人都在做自己的项目,感觉就像是在跟着一个菜市场走。朋友,我想解决这个问题。几年前,所有的城市都在创造创新空间。现在,创新创业的大潮已经退潮,很多租用创新空间的职能部门已经无法长期维持租金。这时候我们可以和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协商。以较低的价格租下整栋楼或者整层楼,然后以项目团队的形式把小外包公司整合成一个大的软件开发公司品牌。通过整合规模较小但实力较强的公司。本来公司聚在一起循环项目更方便,可以互相借脑,做更多的创业项目。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唯一担心的是。如果这些软件开发公司做了违法的事情,他们就打着总公司的牌子。毁了公司形象,怎么办?如果我这个朋友还是这个企业的法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松散的,不挂靠的公司,不仅仅是利益,更是社会责任。这种管理难度很大,就像管理一个大型商场的各种商户,风险和收益都是* * *。

我朋友也提到了第三家外包公司的痛点,很多三四级外包公司可以接触到最直接的客户,但是他们的技术实力普遍不强,在就近处理这类客户方面也比较弱。因为这类客户离公司很近。在软件的使用上,比如操作培训,比如不合理的需求,比如无限制的附加需求。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很多都是熟人,朋友介绍的单子最后靠开发软件成了敌人。而三四线城市的外包公司可以把这类项目转包给总公司,或者以此为借口。

我想聚集更多的资源,让其他外包公司受益,同时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连接更多的技术资源为客户服务是一个好主意。我觉得更难的是鉴别这些外包团队擅长什么,哪些项目最适合这个外包团队。这就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外包团队,做好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他们做的项目,以及他们内部的员工和他们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贴上标签。他们擅长什么项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把一些项目交给他们,而不是把项目交给他们自己口头担保,这样我们还是可以一层一层地外包,最后也做不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