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是否规定员工工资不能降低?
劳动法没有规定员工工资可以降低。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单方面给劳动者降薪是违法的。但用人单位因业务需要,与劳动者达成协议的,可以变更工资福利的计算方法。此时公司降低员工工资并不违法,只是双方约定的内容。
法律分析
没有咨询清楚就降低员工的工资是违法的。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工资。无论员工离职还是休假,或者用人单位效益不好,用人单位都不能降低员工的工资或者拒付。但是,如果雇员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损害了公司的利益,雇主可以要求雇员进行赔偿。需要注意的是,赔偿损失不等于克扣工资。工作前,用人单位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期间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福利假期等相关内容。劳动合同一经签字盖章即生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有约束力。在工资明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降低员工工资是违法的。此时,劳动者可以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主张违约的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或者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扣缴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由劳动者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三)法院判决、裁定要求扣缴的赡养费、扶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签发支付令。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劳动合同修改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