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达达怎么样
嗯,达达集团可以说是唯一一家从物流向商流转型的即用型企业。随着达达六年发展历程的复盘,“即时零售第一股”上市背后有哪些故事?
01
外卖,输了就外卖。
2014,毕业于麻省理工的快齐家迎来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在此之前,他曾在麦肯锡和硅谷工作,也是E-Media和安居客的创始团队成员和高管。
当时国内O2O电商如火如荼。在季家轩看来,O2O可以拆分为门店和家居。店铺的核心是支付,属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天下;宅急送的核心是物流,其特点是即时性。如果配送是商家自己解决的话,成本确实很高。
于是,在红杉资本的支持下,快齐家创办了“达达”,以众包的形式分销O2O电商。在投资人红杉的牵线搭桥下,达达获得了与饿了么接触的机会。
由于众包模式可以广泛吸纳社会闲散人群,达达的外卖服务很快得到了饿了么和美外卖的认可。依托高频外卖场景,达达一年内日订单量突破60万,兼职配送员突破65438+万,并在2065.438+05年6月654.38+0周年庆上宣布获得C轮6543.8+亿元融资。
需要提到的是,在Dada的C轮融资中,不仅有一直支持他的红杉,还有国际大鳄DST。有人曾经总结过DST的本土风格:只投资市场领导者或者有潜力成为领导者的公司;一般公司会争取上市前投资1-2年,上市后长期持股。
DST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京东。COM的C轮投资。刘在《我的创业史》中这样告诉自己。2011,DST创始人尤里找到他,开门见山。“我自己最多可以投资6543.8+05亿美元。”而且他还声称自己投资的公司五年内不能上市,越晚市场越会投资,这让刘一度认为自己遇到了骗子。
因此,DST家族为京东贡献了5亿美元。COM的C轮融资,超过6543.8+0亿美元。在JD.COM上市之前,DST是最大的股东。
DST看中了,坚持了两轮,也说明了当时Dada在本地生活市场的实力。
2015随着外卖越来越火,市场上关于外卖O2O“轻模式”和“重模式”的争论从未停止。一种声音认为,自建配送需要极高的成本。外卖O2O领域,大平台要烧钱补贴规模,交给专业人士;另一种声音认为,物流是底层服务,O2O的一切都是基于配送。物流的成本直接决定了到家服务的竞争力。
达达显然属于后者。一方面,达达拥有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发行团队;另一方面,用户和商家根本没有忠诚度。基本上就是谁有补贴的问题。另外,搭建外卖平台也不难。于是,2015,10,达达推出外卖平台“送趣”,企图从饿了么群体中分一杯羹。
趣味一出,瞬间激起千层浪。几大外卖平台几乎同时采取了各种封杀措施。很多商家都收到了禁令:线上“发趣”,就会被饿了么、美团、口碑、百度下线。
虽然损失了前端流量,但在几十万经销商和高额补贴的帮助下,派趣也完成了早期用户的积累。上线六周后,日订单突破1万。
从侧面看,达达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完成闭环流程的企业。快齐家在接受36Kr采访时表示,“达达的乐趣主要是帮助物流做得更好。线上好玩之后,物流量会快速上升,物流量上升更快,会增加订单和经销商的密度,成本会快速下降。这一点非常重要。
蒯的想法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2015年2月,15,DST和红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给Dada灌满了3亿美元弹药,距离Dada上一次融资还不到半年。在商业物流的双重加持下,Dada的估值也突破了6543.8美元+0亿,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对Dada有利的方向发展。
但是2016年初,一切都变了。因为外卖平台的烧钱速度被严重低估,不到三个月就很难维持原有的“外卖挑战者”姿态。城市撤站,服务下降,疯狂补贴后无壁垒。达达也在重新思考发送乐趣的业务。
与此同时,饿了么集团的自建分发完成,迅速享受到的“大闭环”遭遇严重击穿。四面楚歌的达达出现了秩序危机,但JD.COM的到来给战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02
JD .COM支持
2016年4月,达达和JD.COM在家合并,达达升级为“新达达”。合并后,JD.COM集团以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新公司47%的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新公司包括两大业务:即时配送和超市配送。原达达CEO即将成为新达达CEO,原掌门将成为新达达总裁。
据了解,与达达合并后,JD.COM的物流成本。COM在中国的到货量减少了一半。
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快齐家说,“JD。COM的订单由新达达配送。由于规模提升和算法优化,新达达在一二线城市的单位成本已经从两年前的15元降到最低的3元。”
对达达来说,合并将为JD.COM带来资源支持。COM业务。在JD.COM无界零售的加持下,新达达再次获得巨额融资。2016 10,沃尔玛对新达达进行5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并表示实体店将独家接入JD.COM,达达将负责所有订单的发货。
早在15年8月,JD.COM就向永辉超市投资了4310万元。通过本次交易,JD.COM将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永辉超市已正式入驻JD.COM。
2019 12,新达达更名为达达集团,配送平台为“达达快递”。
也升级为“达达”。据介绍,更名升级后将实施“零售分销”双核驱动战略。
至此,达达也完成了从分销平台到O2O零售平台的转型。可以说,快佳奇的闭环理念被达达集团采用了。
2020年6月5日,达达集团在上海迎来了一场“云响钟声”。据了解,此次上市筹集的金额约为3.03亿美元,JD.COM和沃尔玛将作为基石投资者,以IPO价格分别认购达达集团价值6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的ADS。
作为达达集团最重要的两个股东和合作伙伴,JD.COM和沃尔玛在IPO后将分别持有达达45.3%和9.5%的股份。
03
“即时零售第一股”的下一步是什么?
目前外界不看好达达主要是两点:竞争对手众多,盈利困难。
纵观10年的即时配送发展历程,跟随外卖时期或重新投身行业的玩家或多或少都构筑了自己的护城河:美团外卖可以依靠外卖订单保证骑手的留存;蜂鸟和阿里很多事业群是匹配的;与达达同时起步的UU跑腿和闪送,正在To C端不断构筑用户壁垒。
从发展来看,达达集团近三年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处于企业上升期,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2017/2018/2019年,达达集团净收入分别为1218万元和19。
据燃烧财经统计,从2018到2019,达达的活跃消费者从470万增长到2440万。但是从2017到2019,为了拉拢这些用户,达达在JD.COM投入了36210万元。
此外,根据招股书,达达集团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两大客户,JD.COM集团和沃尔玛集团。2018、2019和2020年第一季度,JD.COM带来的营收分别占达达集团总营收的49.1%、50.5%和37.8%。来自沃尔玛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13%和14.9%。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达达集团的突破点在哪里,因为净利润亏损,获取用户成本昂贵,收入依赖大客户?
这一点从提前发布的招股书和内部信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股票方面,达达表示,通过IPO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技术和研发,实施营销计划和扩大用户群。其中,约40%用于营销活动,扩大基础用户群;35%左右投入技术研发,用户和推广依然是重中之重。
在增量方面,快齐家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中国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即时零售阶段,80%的零售仍然发生在线下。即时零售和零售的本地电子商务将是最大的历史机遇。
避开即用型市场的红海竞争,将市场投入数字化转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外卖仍是即时快递行业主导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的效果如何,还是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达达送外卖?达达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老牌的分发平台。曾几何时,街上大部分骑手属于达达平台,但2017前后,达达骑手数量以可见的速度锐减,取而代之的是美团和饿了么骑手数量的大幅增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1和达达单价下降太多。
一开始达达的单价还可以,但是随着骑手越来越多,达达的单价一降再降。在杭州这样仅次于北上广的大城市,2017左右出现了三个甚至两个九的外卖订单。如此低的单价极大的打击了骑手的跑单热情,很快造成了大量骑手的流失。
2.外卖平台的订单不是给达达的。
在各大外卖平台起步阶段,这些外卖平台的自建配送体系并不完善,各大平台忙着烧钱补贴商家和顾客。他们暂时不想给配送系统投入更多的钱,所以没有限制商家给达达发订单。可以说当时各大平台的大部分订单都是达达发的,但是后来达达做了一件让外卖平台很恼火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达达居然自己做了外卖平台送好玩的。
现在达达和其他外卖平台的合作性质突然变了。其他外卖平台看到后,开始发力自己的众包系统,对达达采取敌视态度,于是达达的单子开始锐减,很快百度外卖黄了,订单少了,骑手自然要减少。
正是因为达达一方面单价低,另一方面又接不到外卖订单,所以难免会流失大量骑手。幸运的是,JD.COM及时接受了邀请,在JD.COM的祝福下,达达开始专心于跑腿。虽然有顺丰、uu、闪送的竞争,但在跑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是问题。现在上市了,市值还挺高的,可见京东。COM的收购还是挺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