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消费信贷,他妈的金融战下半场怎么打?

如今,在支付、消费信贷、投资三大金融领域,互联网公司的身影已经不可忽视。金融业务是各大互联网流量平台都虎视眈眈的“巨型现金蛋糕”,而其中,消费贷业务凭借其高现金效率脱颖而出,成为近年来流量巨头在金融战场上的独门绝招。

7月18,2011,随着今日头条“放心贷”信贷产品的推出,TMD(头条、滴滴、美团)均已布局相关金融业务。他们原本是独立发展的,都选择了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未来同场竞争的招数。至此,TMD三家在金融领域重聚。

?TMD新玩法:合作模式取代自营系统?

(TMD三代表信用产品列表,由有钱实验室整理)

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主要涉及三个核心要素:资金、风控和场景。对于互联网流量巨头来说,在资金和场景方面有着先天的明显优势,但对于风控的处理,衍生出了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自营或合作。

巨头们各有各的玩法:有的平台选择获得自己的金融业务;有的还选择开放流量,与专业消费金融平台或持牌机构合作。

不得不提的是,早期进入市场的BATJ平台(百度、阿里-蚂蚁金服、腾讯、JD.COM)几乎都是采用自营的思路,以牌照起家。就连金融业务布局比较早的美团,也早早拿到了微贷的牌照,把整个产品的全流程放在自己的体系里。当时金融行业还没有迎来创新的玩法,持牌的金融机构无法接受互联网的玩法,对小额信贷产品也不感兴趣。

但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推动、政策支持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需求旺盛,传统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逐年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规模快速大幅增长。网络信贷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运营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无论是头条新推出的“滴滴贷”、“平安贷”,还是美团前期的“好贷”,这些产品都只是提供获客、流量、消费场景的支持,而真正的信贷业务,包括开户、风控、放款、催收等具体环节,都是由持牌金融机构完成的。

这种各司其职的合作方式,让双方都尝到了甜头:对于互联网流量平台来说,零售金融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自营体系扩张带来的金融风险大大降低;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新客户的流量更强。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双方各取所需,分工明确,一拍即合。

早期的互联网巨头也调整了姿态。

据36Kr报道,近日,持有多张牌照的蚂蚁金服开始向金融机构开放网商银行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也全面转向“技术服务商”的角色,不再涉足金融端。

后来者的替代策略

流量巨头涉足信贷业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金融市场的野心也不小。先行者是阿里、腾讯、JD.COM、百度,后来者是美团、滴滴、小米、唯品会等等。据有钱实验室介绍,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20强中,陌陌是唯一一家。

除了商业管理模式不同,大小巨头入场时的策略和姿态也不一样。BAT等巨头不仅在金融领域早早布局,扩大战线,占领支付、贷款、投资三大主战场,还将触角伸向证券、银行、征信、众筹等领域,可谓全方位发展。

百度靠流量延伸,腾讯有社交优势,阿里靠长尾用户。他们的金融产品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构建闭环生态金融体系,打造自己的金融帝国。

(BATJ金融布局表,由里奇实验室编制。

而小TMD巨头,来得晚,必须结合自身优势、用户属性、消费场景切入金融市场,从信贷领域站稳脚跟,再慢慢拓展其他金融领域。毕竟在目前牌照监管重的情况下,未来很难再看到新的金融巨头。

滴滴在金融业务上的尝试就是这种策略的典型样本。

2015年,滴滴与P2P平台Dianrong.com合作,推出宝宝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14%;

2016成立中富融资租赁公司,进军汽车金融领域;

同年8月,滴滴“分期”推出汽车金融产品;

2017 12,滴滴推出司机信用产品,额度3000-5000元;

2065438+2008年4月,滴滴推出网络信贷产品“滴滴贷”,为滴滴用户提供信贷服务。

目前,滴滴拥有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四张牌照,涉及货币基金、保理、保险、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紧密贴合出行场景,初步形成金融生态。

另一家独角兽美团在金融业务上布局更早。

美团有大量的用户和合作商家,有消费场景。做消费贷款和小额贷款也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灵活的。比如在小微商家的金融领域,美团有着独特的优势。早在2016,11,美团就获得了小贷牌照,依托点评平台为生态圈500万家餐饮商家中的中小微商提供贷款服务,持续稳定地为小微商家提供低成本的信贷资金

目前,美团点评已获得商业保理、支付、小额贷款、私人银行、保险经纪五张金融牌照,业务范围也从信贷领域扩展至理财、银行、保险等板块。虽然没有BAT的金融生态圈那么庞大,但已经稳稳的站在了TMD的顶端。

从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和日常娱乐消费来看,TMD三家小巨头在信贷业务上率先突破,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后起之秀。他们在流量、商业模式、场景搭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信贷大战下半场,三家TMD是怎么打的?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今日头条累计活跃用户6亿,活跃用户140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76分钟;美团2017年交易用户数为310万,活跃商家数为440万。2017年,滴滴使用4.5亿人次,提供74.3亿次移动出行服务...

如此强大的平台流量,是培育信贷乃至金融业务的良好土壤,但TMD开始在信贷领域布局后,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如何更好地挖掘用户的信贷需求,引导用户使用信贷服务,是三大平台在信贷领域的重点工作。对于信贷产品来说,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只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如何赢在最后取决于如何去了解用户和使用数据。

通过对平台上海量数据的挖掘和理解,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更好地匹配用户的信贷需求,提供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增值服务,甚至建立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为用户带来最佳的体验和收益,从而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机会——持续的资金流和人气。

此外,数据还可以帮助建立高效的信贷决策管理系统,提升平台的风险管理水平。毕竟金融产品,比如信贷、理财,都是有风险滞后的。一旦波动传导的影响大了,产品覆盖的广度当然重要,但规模可能更重要。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说:“未来所有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只是迈出了金融领域之外的一小步,更大更猛烈的动作还会接踵而至,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