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80后海归,川妹养蜂,年收入800多万。

大家都知道蜜蜂会攻击人,被蜜蜂蛰到特别疼,但是一个1980后海归的女生,愿意和蜜蜂打交道。青川森华王石蜂业和青川川神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由1985年后从澳洲留学归来的女孩创办,年销售收入800多万元,其生产的唐家河蜂蜜被视为青川“标志性”特产之一。励志故事:80后桂海川妹养蜂,年收入800多万元。365语录和台词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以下是365语录网为您收集的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看看记者对王淑娟创业经历的采访报道:

在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我到达了目的地——清溪古镇罗一沟村5组养蜂人王兴福的家。53岁的王兴福是当地的一名养蜂人,上个月刚加入树瑞蜂业合作社。这个由王淑娟一手打造的民营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去年申请成立时只有16户养蜂人,但不到一年,已经达到140多户。就连当初“不看好合作社”的王兴福也被吸引了。

“过去,我们这里也有类似的合作社。我们没有帮助养蜂人,还吞了不少畜牧局的补贴。”说起被合作社“骗”的经历,王兴福依然愤愤不平。因此,当他听说王淑娟的舒瑞合作社时,王兴福“相当不屑”。

然而,让王兴福没想到的是,树瑞合作社的成员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补贴,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我听早些时候加入舒蕊的养蜂人说,舒娟帮忙跑了补贴手续,她还在镇上成立了合作社技术指导服务站,凡是有养蜂问题的都可以去解决,而且买蜜蜂也很便宜。”

他放松警惕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他对王淑娟这个“女孩”的崇拜。“我在国外读了硕士,愿意回山区和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这么有野心的年轻人,太了不起了!”

但王兴福不知道的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王淑娟“从未想过”回老家创业。在她最初的人生规划中,当音乐老师是最理想的“正道”。直到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那一年,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青川约95%的建筑被毁,王淑娟对他满目疮痍的家乡感触颇深。“我特别想为它做点什么”,尤其是看到当地农民的优质土特产因为震后销量不佳而“穷得端着金饭碗”。

在青川,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5%,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出产”的蜂蜜、香菇、天麻、黑木耳等土特产不仅质量高,数量也大,“但名气不大,附加值低。”王淑娟说。

那些“感动”在她心里扎了根。第二年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王淑娟放弃了上海的好工作和在绵阳一所学校当音乐老师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青川当一名养蜂人。“我当时觉得养蜂是最轻松的,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蜂蜜质量很高。”王淑娟说。

毫无疑问,她的决定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她的父亲甚至气得“不想认她”。“你,一个小学学音乐的女生,既不懂技术也不懂业务,还要去山里养蜂。太不像话了。”

但父亲终究无法“拧”住倔强的女儿。决心养蜂的王淑娟凑了些钱,买了蜜蜂和蜂箱,然后“扔”到唐家河的山里,不管它们了。半个月后我去看的时候,她的蜜蜂已经跑了一大半,“损失太可怕了。”

虽然因为不懂养蜂技术吃了大亏,但王淑娟没有丝毫“回头”的意思。后来她改变主意,雇了一个养蜂技术员负责养蜂和采蜜,自己则主要负责营销。先是在青川县创办了王氏森华蜂业,后建立了养蜂基地,获得了稳定的蜜源。同时,她在青川县森华开了王石蜜蜂店,入驻“阿里巴巴”成都创业园,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后来,她在县城开了一家“青川专卖店”,从事青川山珍海味的批发和零售。

在“营销第一”的理念下,王淑娟的蜂蜜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就连一向悲观的父亲也开始和她合作。然而,就在企业步入正轨后不久,王淑娟做出了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出国留学。

“我不是一时兴起才这么做的。”王淑娟说。虽然这两年她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但是她越来越有一种获取更多知识的紧迫感。“我想了解一下品牌推广,看看国外最好的蜂蜜是怎么做出来的。”

2011,王淑娟被迪肯大学录取,攻读传媒硕士学位。出国两年,她几乎尝遍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各种品牌的蜂蜜,查阅了很多蜜蜂养殖的前沿资料。“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把品牌做出来。”她说。

与此同时,王淑娟测试了许多澳大利亚高级蜂蜜,然后与青川唐家河蜂蜜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让她既骄傲又“沮丧”。好在正宗唐家河蜂蜜的营养成分一点也不比国外高档蜂蜜低;令人郁闷的是,我们自家蜂蜜的品牌、包装、附加值都“差了不知多少档次”。

随着对品牌的进一步了解,王淑娟回国后开始扩大企业规模,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动作”就是成立舒瑞合作社。与之前的蜂农合作社不同,树瑞采用了“农户+公司+电商”的新经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取制作蜂箱,购买养殖蜜蜂统一管理的用工模式,养蜂人购买原料的配送模式。同时为养蜂人提供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王淑娟看来,这不仅解决了稳定的蜂蜜来源,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蜂蜜的质量和安全。"毕竟,质量是品牌成就的基础."

这两天,她忙着在山里跑来跑去,打算给合作社里的每一个蜂农建一个详细的档案。和山里的蜂农打交道时感受到的致富欲望和对合作社的信任,成了她现在最大的压力和动力。就拿曾经“抵制”合作社的王兴福来说吧。加入舒蕊不久,他就主动拿出自己的10箱蜜蜂作为新巢框的实验品。“大家都想跟着淑娟打我们唐家河蜂蜜品牌,期望很高。”

除了这个最大的压力,王淑娟坦言,她还面临着创业以来最大的“困境”——在农村招不到年轻人。今年3月,为了扩大销售,王淑娟和几个小伙伴成立了青川陈至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其“主攻方向”是农村电子商务。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了“招不到年轻人”的窘境。

年轻人更熟悉电脑操作和网络环境,接受能力强。“但愿意回来在农村创业的人太少了。比如我们招聘客服人员只需要两个‘健谈、热情’,但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王淑娟说。

但是,她对青川,这片骄傲而美丽的风景充满了信心。“当我回到家乡时,我发现这是一个年轻人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现在看到在外面辛苦的同学,就叫他们回来和养蜂人一起养蜂。这绝对是一个‘甜蜜的职业’。(365语录和台词网为您编辑发布。如果你喜欢我,请继续关注www.365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