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桩系列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充电桩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的主线下,其战略地位将得到提升。

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同比增长59.3%,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261.7万辆,同比增长55.7%。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加了对充电桩的需求。2021年,全国充电总容量达到1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0%。与2020年相比,月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快速增长。因此,大量新能源汽车充电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汽车充电桩产业链的上游是充电桩零部件和设备的制造环节,中游是充电运营环节,产业链的下游参与者是代理商和充电桩用户。平台通常面临以下问题:①上下游核算方多,平台收款核算效率难以提高。(2)如何解决代收代付的合规性问题,迎合监管,降低企业自身风险,为资金的安全管理赢得上下游的信任。③平台整体交易流量很大,但盈利能力有限。如何合理优化平台的税务成本,有效降低税务压力?

收费平台一般分为自有业务系统和非系统两种。下面两个图解释了访问子账户后的整体业务逻辑。

首先,有一个系统(接口对接模式)

通过调用API接口,实现平台业务交易系统与计费系统的数据交互,将支付指令和计费规则发送到监管机构的计费账户系统,实现与设备方、运营商、物业方等各方的智能计费。一般T1自动结算到实体银行账户。

第二,没有系统(管理控制台模式)

首先,平台在管理控制台后台配置记账规则,通过管理控制台自动生成收款二维码,铺设在充电桩上。消费者扫码支付后,系统实现自动记账,自动结算到所有实体的银行账户。无需接口对接,轻松实现多方业务共享和实时对账。

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收费平台是否有自己的业务系统,都可以通过在账户共享系统后台配置账户共享规则,实现账户共享系统对整个流程的自动账户共享。同时提高了账户共享效率,同时由于资金流入央行监管人账户,平台可以规避“两清”风险,满足政策的监管要求,合理优化税务成本,大大缓解平台的税务压力。此外,计费系统还可以满足免密支付、充值或余额支付、订单补贴等业务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