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爱我的家乡。
上海,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充满活力。黄浦江和苏州河是上海的象征。科技馆、博物馆也是上海人的杰作;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人的精华。轨道交通线路,磁悬浮列车和观光隧道的应用也使上海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杨浦,这个经历了历史考验的上海一角,也变得辉煌了。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城市。我爱上海。
这座城市有许多优秀的建筑和桥梁。比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都在建设中。它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桥梁。最近,黄浦江两岸正在逐步开发。浦东的科技馆里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很有趣,还能开发大脑。水族箱里有大乌龟,不同种类的鱼虾,吸引着男女老少。东方明珠和世界第三高楼金茂大厦将上海尽收眼底。再来说说浦西的东方大地。那是青少年的娱乐场所,每个人都不愿意离开那里。新建的滑雪场也吸引了许多人。南京路步行街每天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购物。
就说这几年的成绩吧!首先是APCK会议的召开,然后是世博会的成功。给上海带来很多商机和希望。许多外商来上海投资,给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变化。上海变得更加繁荣了!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城市。近年来,上海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先是举办了APCK会议,然后成功申办了世博会。2010年,世博会将再次在上海举行。这些给上海带来更多的商机,更多的希望。许多外商来上海投资,给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变化。上海越来越繁荣了!与此同时,杨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内环、中环、杨浦大桥、越江隧道、轨道交通线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居民出行比以前更加方便。然后,筑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除了选材更加科学,部分机器还替代了人工,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道路基础过去用沥青和大石头浇筑,现在用了“三废”,使建成的道路更平整,更耐用。然后,道路桥梁的建设也更加注重人性化。在工程建设中,建设者们增加了灯光、绿化等景观装饰,增加了助残设施。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他们还设置了广告、灯箱、电话亭等公益设施,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有趣。此外,这些建筑项目的形状更有趣。
今天的上海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也是世界文化荟萃之地。杨浦也将在上海发展壮大。
作为一个上海人,一个生活在杨浦的人,我为这些感到骄傲。我爱上海和杨浦。
第二篇文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2010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和其他城市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创造高度人工化的生活环境,造福所有城市居民。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智慧”。由此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和生态。21世纪的主导住宅是绿色家居,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21世纪的主导环境是绿色环境。绿色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绿化是体现绿色的重要环节。
绿化,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众所周知,绿化可以美化环境,释放氧气,降低噪音,降低温度,阻挡沙尘暴,改善环境。不仅如此,绿化还可以减少人们的恐惧和愤怒,促进积极的心理反应。可以说,绿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2010世博会,把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点。随着申博倒计时,表盘上每一分钟都在动的指针,拨动着所有关心世博的人的心弦,尤其是与世博工程息息相关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毕竟,400公顷的申办场地将有60%-80%是绿色的。绿化对于上海世博会2010的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首先,绿化可以促进上海的城市建设。据了解,世园会2010将有多条垂直于黄浦江的绿植廊道,将绿化带从滨江地区延伸至城市腹地,犹如现代城市与自然的纽带;在绿树的映衬下,一座400-500米长的游客专用花桥将横跨浦江两岸,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标志性建筑。世博会结束后,世博会的空间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原型进行改造,它将融入上海的市区。绿色走廊和运河将被保留。跨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它可以引导游客到一个新的城市公园散步。展览结束后,它将作为城市面貌的一部分,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其次,绿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004年2月2日,上海正式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上海也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1990,上海还在还债阶段;但2004年,上海新建绿地1.800公顷,绿化覆盖率36%,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内环以内基本消除了500米服务半径的绿化盲区,建成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由于2010世博会,将建设更多的城市绿地。在绿地建设中,不仅突出生态功能,而且更加注重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以这样的发展势头,到2010,上海达到目标指日可待。
不仅如此,绿化还会带来经济增长。由于2010世博会,上海的房价会上涨。房地产投资方面的数据显示,绿地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房地产开发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绿地永远在公园周边——公园附近几乎没有“长草不高价”的房价。这几年公园附近的楼价至少涨了1000元每平米,靠近绿地的楼盘平均销售套数会比远离绿地的高很多。
没有绿色的家园,就没有宁静和安详。没有了绿草地,只有一片片苍白的道路,在强烈的阳光下,苍白得刺眼...
水是生命之源,绿色是生命之色。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理念,是文明的象征。
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城市更加绿色,更加充满活力。
我的2010,我的博览会!
第三篇文章
我爱上海。
生在上海,住在上海,长在上海。我是一个小小的过客,徘徊在这个城市,看着这个城市的春末夏初,感受着她的阴晴圆缺,然后闻着空气中淡淡的清香...
-题字
很多外地游客会感叹上海的高楼大厦,感受城市的飞速发展,赞叹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不约而同地说上海人“聪明”。
我爱上海,我和他们一样爱上海的建筑,但不同的是,他们爱高楼,高楼排列密集。也许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我爱上海的低层建筑石库门。
外婆家是个老石库门房子。小时候喜欢去外婆家,喜欢穿过长长的巷子,看旁边的人。然后我站在低矮的石阶上,敲了敲黑色木门上的青铜狮子门扣。黑色的木门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端庄。印象中的天井总是潮湿的,潮湿的地面上似乎长满了青苔。几个家庭共用一所房子。经常可以看到邻居的笑脸,亲切简单的打招呼:“来?”这是一种邻里之间的和谐与随意。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或者说,这就是生活,真实而善良。踏上石阶,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沉稳而踏实。可以随性,可以自由,可以天马行空。躺在老虎窗上,可以看到天空和白云。离我很近,可以看到修家电的商贩东奔西走。很有意思。高楼大厦或许能给人成就感,但钢筋水泥永远给不了人温度,石库门靠近地平线,温暖又实用。
石库门的建筑因为历史原因得以保留,租界的设立使这种最早的西方建筑风格融入了中国的土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了。这种风格不仅仅是建筑风格,更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石库门的生活自然而亲切。上海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地方应该是石库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生活情趣,一种人文情怀,一种真实的生活。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石库门传递的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精髓。
我喜欢上海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独特的上海文化。海派文化给人的感觉就是挺好的。记得上次去北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小吃。北京人喜欢吃很多蒜泥。他们没有将黄瓜切片,而是将黄瓜切成大块,放上许多捣碎的大蒜和辣椒。他们的饺子比上海的馒头大。给我的感觉就是厚重;相对来说,上海小吃就精致多了。凡事追求精妙。尤其是中秋节送月饼的时候,包装往往比月饼还要精致。这可能是因为上海人一直喜欢体面的关系。记得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个海派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上海举行。相比央视的,我当然更爱上海的,很有食欲,很精致,有南方人的特点。这应该就是海派文化吧。我喜欢这种文化,精致中透着地方特色,传统,不张扬,却又时不时给人一些惊喜,感觉像小家碧玉。
说到上海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聪明”。的确,上海人很聪明。这种精明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逻辑。很多人觉得这是口碑不好,但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上海人的智慧,他们善于用最便捷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以砍价为例。上海人在自己的观念中形成价值观。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事物,这是思维的一种表现。讨价还价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双方达成协议,相互受益,让上海人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更准确地理解事物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一种智能逻辑吗?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调整自己心中的杆秤。聪明可能是聪明的另一种形式。
我爱上海,爱这个城市的每一寸土地,爱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爱这个城市过往的人群,爱作为一个路人看着大街小巷,然后看到这个城市的可爱,然后找到这个城市给我的归属感,然后深深地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