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有多少新股上市?为什么有的几秒钟涨44%,有的几秒钟涨20%就停掉30个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部分明确提出要“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2013年底发布的一系列新股发行规则主要围绕“注册制”进行设计。然而,这项改革措施刚刚开始遭遇尴尬。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赛康”)于6月65438+10月10日发布紧急公告,宣布暂停IPO,6月65438+10月12日有5家公司宣布暂停IPO。

注册制和核准制最大的区别在于监管机构是否控制新股发行的数量和节奏。从目前的现实来看,监管层要参与控制发行节奏和数量,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老路。实事求是地说,新股注册制改革暂时受挫。

目前投资者对新股发行改革措施意见最大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新股发行节奏过快;二是IPO的“三高”问题没有解决,IPO的定价仍然很高;三是老股发行。这些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IPO的改革对二级市场的估值和定价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与股票市场二级市场的价格扭曲密切相关。自1990年代股市诞生以来,中国股市就是在政府高度干预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股价结构开始向合理方向变化,但从估值水平来看,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尤其是在二级市场股价仍然扭曲的情况下,新股定价必然扭曲。即使新股IPO定价被人为压低,上市后也必然存在较大溢价。

在如此高的估值水平下,发行股票就像中了彩票。股票上市对于原始股东来说意味着快速的资本扩张,所有公司都希望尽快发行股票并上市。新方案中还有股票发行的渠道,所以很多公司的大股东都会希望通过股票发行直接套现。而这就是目前的情况。

所以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一定要控制,否则二级市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

上述6家公司宣布暂停发行。毫无疑问,是有关部门为缓解市场情绪而采取的措施。事实表明,在二级市场股价结构没有理顺的情况下,股票发行注册制很难真正实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表述是“推进”而不是“实施”,意思是注册制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估值来看,注册制下,即使是所谓的新兴产业,股票估值也在10左右?市盈率在20倍左右,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远远超过这个“合理”范围。如果不控制新股发行数量,创业板市场的估值将从目前的50多倍市盈率迅速下降到20倍以下,这意味着市场将会崩溃。

鉴于创业板和中小板高估值的现实环境,新股发行应继续按照以往的核准制进行,在二级市场活跃时增加发行数量和节奏,在二级市场松弛时适当放缓新股发行数量和节奏。

虽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实施注册制和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一,加强证券执法。注册制的本质是以信息公开为核心,淡化行政审批。没有司法系统的密切配合,造假者应该受到惩罚并有必要的敬畏,贸然实施注册制相当于给造假者提供了公开合法的作弊机会。

二是分步实施股票退市制度。股票估值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所谓“壳价值”的存在。如果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马上退市,壳就没有价值了。

监管机构似乎是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让这些空壳公司通过重组获得新生,但这种方式严重扭曲了市场的风险定价机制,应该下决心纠正这些不正确的做法。三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受托责任。很多时候,上市公司是不是很缺钱?需要股权融资吗?公司以外的人很难做出判断,但作为专业人士的董事应该明白。因此,遏制上市公司恶意洗钱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落实所有董事的受托责任及其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