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渠道博弈:渠道成功,需要倒逼房企练好内功。

65438+2月1,世联行一纸公告(002285。SZ)开启了对同策咨询控制权的收购。

“代理行业的冬天也到了。”

同一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表示,此次收购的是两家老牌房地产代理服务公司的集团,并解释称渠道销售对代理行业有影响。

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作为世联行主要业务之一的房地产交易业务同比下降超过22%。

世界银行发文称,将转型综合销售和分销业务,重新进入新房交易轨道。

世界银行主席陈劲松并没有批评渠道给行业带来的弊端。在不久前的一次公开论坛上,他提出质疑:“原来卖房的行业规则是收取1%以下的代理费,现在起通道费是6%。这个渠道的营销费用是谁分的?这里涉及的不是654.38+0万元或者654.38+0万元,而是上亿元的贪腐。”

外界对渠道的指责更多,绑架营销严重,超越房企,成为“甲方的甲方”,破坏房地产生态。

壳牌董事长左晖并非没有不满。最近他在回应市场舆论的十条意见中说:“渠道是开发商的夜壶。市场不好就放回去。”

在左晖看来,今年新房GMV(总成交量)超过15万亿,只有10%?15%的交易是通过中介公司进行的。

他认为,未来新房市场会萎缩,交易规模会从15万亿元缩减到12万亿元甚至更小,但中介公司在新房交易中的占比可能会超过50%。

渠道真的在绑架房企吗?

“小蜜蜂”的进化

如今,渠道的形态边界更加广泛。这些原本在传统营销链条中只负责拓展客户的“小蜜蜂”,对于开发商来说,已经从可有可无变成了“必需品”。

给开发商带来精准而庞大的买家群体,是渠道相对于代理商和传统营销方式的优势。

综合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近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达的观点,该频道被诟病的原因集中在两点:

一是部分房企被竞品渠道方绑架。为了维持销量和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接受渠道的高额佣金,而渠道方也掌握了买方市场佣金定价的话语权。

二是部分渠道也存在“只洗客户不拓展客户”的问题,造成营销成本的浪费,甚至损害房企的品牌形象。

以北京为例,受70/90政策限制,同区域限竞房同质化是必然的。

“如果开发商在产品力上缺乏优势,他们对渠道的依赖就会被放大。”2月3日,65438,20强房企市场部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尤其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很多去工业化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更依赖渠道。

3日,另一家十大房企的区域负责人陈东(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加快销售回笼关系到开发商的生命。尤其是近年来,融资难、成本高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常识。“三四线城市达到10%的渠道费率是很常见的,甚至有些项目会更高。”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一些城市,文化旅游市场的销售离不开渠道。位于浙江嘉兴的新西塘孔雀城项目,一度开通房多多、瀚宇、易居房友、新地产、恒卓、中原、世联等渠道和代理机构10余家。

开发商吃到了渠道带来的甜头。

据陈东回忆,特别是在2010?2014期间,以房天下为代表的各大房产电商平台的崛起,帮助开发商直接锁定意向客户。即使在2014之后,国家对房产电商有严格的限制,但也有一些平台整合个人或小微企业的资源为开发商拓展客户,比如多房、贝壳等。

65438+2月1,某互联网媒体地产部销售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在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中,对方经常要求将自己媒体的广告推广带来的客户来电、客户到访、客户转化等直接效果指标纳入合同。

“它不再像是一个媒体平台,而更像是渠道的存在。在开发者的背景下,他们倾向于与能通过渠道带来客户的平台合作。”该人士表示。

房企对渠道又爱又恨。

但是,现在说渠道已经完全绑架了开发商还为时过早。这是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达的观点。

在陈东看来,第一,不是所有项目都会选择渠道;第二,通常一个项目渠道占销售额一半以上后,开发商自然会减少渠道的使用;第三,开发商本身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在一些去化比较好的城市甚至不需要开渠道。

也有开发商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在实际情况中,如果过于依赖渠道,会造成营销问题,渠道和房企的销售是交融的,会带来内部腐败。

“渠道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营销环节。开发商需要掌握定价权、客户认知、产品定位等。,而且不可能转包营销。”陈东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一般在深耕某个区域时,开发商倾向于建立自销售团队,渠道公司只是配合角色。进入一个新城市,会采用代理公司。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大部分项目对自营销和渠道代理比例也有严格规定,自营销通常占很大比例。

渠道利用焦点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羊群效应。“给你看我能拿到更高的折扣”和“看房前请联系我”往往是小蜜蜂给买家的用语。

对于开发商来说,他们利用竞品的正面效应来推广下家。

该机构还与渠道公司合作。业内的描述是“前者吃肉,后者喝汤”:渠道方从开发商给代理商的佣金中拿到极小一部分。但是,当渠道方掌握了大部分客户后,双方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

在通道率达到10%甚至更高之前,通道率一度在1%。3%之间。

“渠道费多少合理,其实是渠道和开发商博弈的结果。”65438 2月2日,上海某30强房企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表示,渠道率高的项目,要么是中介本身与开发商签订了销售任务,要么是项目本身有去化压力,需要高佣金来刺激。

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常规地产项目整体营销费用一般控制在2%?介于5%和1%之间?3%之间的渠道率已经是比较高的比例了。

渠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无论如何,渠道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的呼声。

对于开发者来说,如何练好内功成了一大命题。目前开发者已经意识到渠道的双刃剑作用。

自建渠道正在形成一股行业力量。恒大、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企业。贯彻全国营销理念,建立自己的线上渠道app,鼓励全国经纪人,如恒大的恒房通、碧桂园的凤凰通、万科的分享家园、龙湖的优享家园等。

逻辑前提是利用企业的营销能力和业主资源,将原本用于第三方渠道的资源用于自身渠道建设,结合大数据和信息平台,跳过渠道公司,组建房企?自建渠道?买家之间的闭环。

这成为一些中小房企的学习方向。比如美的地产推出的智能家居,定位为公司未来的移动销售中心,购房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直接找到匹配的房源。

一些开发商也提出要规范营销。

以世茂为例,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通常一个项目会保证很大比例的标准营销动作,剩余的资源会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自由发挥。2015年,公司开始构建“全营销流程”体系,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阶段,从拿地、定位、推广、蓄客、强销、签约、发货、结算全流程系统化、规范化。

根据韩毅智库2019上半年开发商三费率统计,TOP100房企平均三费率为13.8%,较2018同期上涨0.4%。

“三项费用”率被认为是衡量房企成本、财务等管控能力的参考指标之一。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费用相加,除以营业收入得到。

其中,三项费用率表现较好,9%以下的房企有中海地产、禹洲地产、绿地控股、融信中国、世茂地产、万科、保利、碧桂园、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