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企业分类标准2023
大型企业:指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资产总额8000万元以上,以上市子公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中型企业:指从业人员500人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500万元以上,以上市子公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小企业:指从业人员50人以上,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总资产654.38+0万元以上的企业。
微型企业是指员工少于5人,营业收入少于654.38+0万元,总资产少于50万元的企业。
详细划分:
从业人员:指在企业工作的人数,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
营业收入: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全部收入。
总资产:指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价值的总和,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主营业务有上市子公司: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或主要资产有上市子公司,或者企业的主营业务或主要资产在上市子公司。
这些标准是根据企业规模、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来划分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市场地位、竞争力、融资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来指导企业的分类和发展。
三个类别:
行业分类:除了按规模划分企业,还可以按行业特点划分企业。比如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在规模、人员数量、营业收入、总资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更具体的标准。
地区分类: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制定更具体的标准,以指导不同区域企业的分类和发展。
创新型企业:除了按规模和行业特点划分企业,还可以按创新能力划分企业。例如,一些企业可能具有先进的R&D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企业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因此,可以制定创新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引导企业加强科研开发,提升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大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以企业规模、人员数量、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为标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市场地位、竞争力、融资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来指导企业的分类和发展。同时,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创新能力等因素制定更加具体的标准,更好地引导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说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不限制或者禁止的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