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流转背后的棘手问题:开发林地还是圈地融资?
2015年,在村小组长的动员下,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新庄村村民董将近60亩林地流转给鹤庆县森工林业有限公司,合同期限还剩30年左右,流转费用总计约6000元。算下来,每亩林地每年好像三四块钱。
2010以来,鹤庆县共办理林地流转157063.28亩,全县金融机构办理林权抵押贷款4007万元。林地流转方多为闽浙人士在鹤庆县注册的空壳公司,其中鹤庆森工林业有限公司、大理森地源公司、大理玉荣农业公司等9家流转方流转林地130237.06亩,流转后未从事林业相关生产经营和产业开发,占流转面积的82.92%。
一方面,每年3-5元/亩的低价极大地损害了林农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没有任何开发,大面积林地资源闲置,给林业发展造成损失。鹤庆林业局局长张光辉说,“这些企业打着发展林业的幌子,低价购买群众的资源,融资放贷。”
根据焦点访谈节目组的报道,鹤庆森林工业林业公司实际上是华士达集团在上海的子公司。2014,上海华士达公司担保2.6万多亩林权证,从福建莆田中信银行融资3亿元。
华士达公司以林业开发为名,利用林权证取得银行贷款已有一段时间,范围不限于鹤庆。据鹤庆森工林业公司负责人何才拉介绍,2006年云南省宁蒗县首先流转林地1万亩,随后四川共流转60-70万亩。
2013年,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通知》规定,“防止以‘林地开发’为名进行资本投机或炒林的现象,探索工商企业流转林权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坚决制止闲置浪费、恶意囤积林地和流转后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依法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投机倒把’和恶意囤积林地没有具体的解释,在具体操作中很难界定。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首先要加大林权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林权流转程序,严格林权流转监管,加强甄别和警惕,尽力阻断潜在风险;其次,引导和鼓励农民林地向具有开发经营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真正实现林地的价值释放。
在这方面,湖北省随州市的林地流转发展做了很好的示范。引入当地市场机制,利用第三方土地流转平台土六网作为农户和林地开发商之间的桥梁。因为土流网可以提供全程农业项目体验管理和土地金融支持的专业服务,随州市成功开辟了1,000亩高标准梯田,种植了65438+万多种地方特色树种,并成立了森林开发公司。近年来,项目负责人齐与平台进一步合作,为当地更多的林地流转投资者提供体验管理服务。同时,他的森林开发公司还通过流转当地十几户村民的万亩林地、上千亩山场,成立了随州颜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让当地农民切实从林地开发中受益。
政府大力推进林地流转的目的是有效推进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资源增长和产业发展。实施林权抵押贷款的初衷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林农发展。在《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中,国家林业局强调了贷款的主体和用途。“林权抵押贷款应主要满足农户等主体在林业生产经营、森林资源培育开发、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以及借款人其他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资金需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遭到了“盘剥”,这就提醒有关部门,必须严格规范和仔细推敲林地流转的受让方和借用方的经营条件,防止投机取巧者“乘虚而入”,让政策真正惠及有农林经营需求的主体。
本文内容来自图六。com,作者季毅,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图六。com”。
请联系2876140251@qq.com合作或贡献。
了解更多土地交易信息和土地信息政策咨询。欢迎来到图六的主页。com:www.tuliu.com。
也可以关注微信服务号“Tuliucom”(ID:Tuliucom)或者下载Tuliucom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