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五剑客”的过去
郭广昌曾经提到过复星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都毕业于复旦大学,有一个强大的母校……”
“我们”是指复星成立时的“创业五人组”: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魏凡和覃健。
这五个人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一个学哲学,三个学遗传学,一个学计算机。覃健是他们中唯一的女性,也是郭广昌的前妻。
复星崛起后,外界称他们为“复星五虎将”或“复星五剑客”。
梁信军曾说:“我们五个人就像五根手指,缺一不可。五指紧握,就是拳头。而且除了在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浙商精神还体现在我们几个人身上,而这种* * *文化所演绎出来的企业文化就是我们五个同心的最大基础。”
然而时间匆匆而过,来了又去。复星越来越强大,但“五剑客”却逐渐分散在世界各地。
校友,同学,室友,同事,老乡,恋人...大学所能衍生的人际关系也不过如此。很少,复星的“创业五人”将这些关系交织在一起。
这在中国的商业伙伴中似乎很少见。
郭广昌1967出生于浙江东阳横店,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他放弃了上师范的机会,下定决心通过中考考上大学,改变命运。65438到0985,学理科的郭广昌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哲学专业。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思想风起云涌。郭广昌想成为哲学家,而不是商人。
关于学习哲学,郭广昌说,哲学训练思维,让人多角度看问题。
1987,大二暑假,郭广昌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去了北京,去了一趟京杭大运河。这个暑假,对郭广昌来说,充满了思念。然而对于那三个刚刚结束浙江高中生活的准大学生来说,却是另一种心情。
暑假过后,郭广昌的大学学习生涯已经过半,他不得不提前规划自己的工作。只有梁新军、汪群斌和魏凡三人满怀期望地从浙江来到复旦大学,成为基因工程系的新生。
梁新军、汪群斌和魏凡成了同班同学,汪群斌和魏凡是室友。更巧的是,他们三人和郭广昌都是浙江人。梁新军是台州人,汪群斌和魏凡是湖州人,郭广昌是东阳人。不过,那时候他们还不认识郭广昌,一个学长,老乡。
1989年,他们三个准备大三的时候,郭广昌已经毕业了,计算机系迎来了一个新同学,叫覃健。鲜为人知的是,的祖父是谭,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
毕业后,郭广昌留校在团委工作,为出国留学做准备。两年后,完成学业的梁新军也留在了学校,开始在团委工作。王群斌在生命学院总支工作;魏凡南下珠海一家制药公司。
郭和梁来往最多。他们经常带学生参加暑期实践,去企业调研。1992小平“南巡”讲话后,郭广昌、梁新军带着学生在浙江调研,彻底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于是,郭广昌放弃了“出国淘金”的计划,带着梁新军一起下海。
他们拿着准备留学的钱和部分积蓄,* * * 3.8万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广信”二字来源于他们的名字。那一年,郭广昌25岁,梁新军24岁。
广信为来自台湾省的元祖食品做上海市场的调研,赚到了第一桶金——30万元。
第一笔生意来之不易,他们非常重视。在元祖的招标办公室,郭广昌递交材料,出门时被门槛绊倒,差点摔倒。幸运的是,梁信军在他身后扶住了他。《长运复星》这本书里写道:两个男人互相牵着手,未来的风风雨雨总会互相扶持。
1993年,广信需要壮大队伍,于是郭广昌和梁新军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人。随着汪群斌、魏凡、覃健的加盟,广信更名为复星,公司核心业务开始向生物医药转移,并开始涉足房地产。
至此,初创期的复星有了一个核心团队,即“创业五人”。
毕业后,覃健与郭广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企业家五人组”中,除了覃健是上海人外,其余四人都是“浙江帮”。
创业之初,郭广昌、梁新军、汪群斌、魏凡挤在一个小地方一起工作、吃饭、加班。不工作的时候,打打麻将,晚饭经常吃蛋炒饭。
核心团队确定后,他们召开了重要会议,明确了五个人的分工。
郭广昌并不保守。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只能想自己做不到的事。他有很强的系统思考能力,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总经理。梁信军有着敏锐的战略嗅觉,是复星的“二当家”。王群斌因为低调扎实的职业素养,是复星的“第一射手”。魏凡就像一个研究实验的学者。
在决定将生物制药作为复星的主攻方向后,魏凡和汪群斌投入了技术,郭广昌和梁新军则投入了公司前期积累的全部资金。
从65438到0995,在魏凡和王群斌的带领下,复星的几名R&D人员将项目转化为成品——乙肝PCR诊断试剂,这是复星发展的重要一步。
药物研发是排头兵,销售网络是后勤力量,两者都很重要。郭广昌拿着绿皮车到处卖,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结果复星创立后的第一个6543.8+亿就这样进来了,成为行业老大。
1998期间,国内企业重组,复星也面临变革。几位元老聚集在复星的会议室,讨论复星应该选择的管理体制。
这个话题对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讨论的结果将决定他们未来在复星的“身份”。
郭广昌点了一支烟,第一口就呛到了。他咳嗽了一声,梁信军把一杯水推到他面前。郭广昌看着这些和自己同甘共苦的长辈。他们似乎如坐针毡。梁信军手指在桌面上敲了几下,汪群斌看着窗外,王伟低着头,手里拿着一个杯子。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郭广昌。
谈剑为郭广昌缓和了气氛:重组不是坏事,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现在,我们应该只公开谈论。
沉默被谈论剑的严肃语气打破了。
如何改革?大方向是什么?几个人开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还谈到了重组后的计划:集团和它的许多公司上市;做中国最好的投资集团;涉足各大工业领域。
同年,复星实业(现复星医药)登陆a股,融资3.5亿元。此后,复星开始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投资其他企业,进入各个行业,逐渐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复合星系”。
2001,福星收购“老八股”之一的豫园商城(现豫园股份),被视为其通过资金链进行产业扩张的典型。2003年,它收购了南钢股份,这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要约收购...
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公告中,出现了多个星系。此外,还有许多国际收购。随后,银河资本版图扩大,复星涉足医药、地产、钢铁、零售、证券、保险、休闲旅游、体育、矿产、黄金珠宝、餐饮、酒水、信息、物流等多个领域。
在复星多元化的过程中,郭广昌是整个企业的灵魂,掌控全局;梁信军是副董事长兼副总裁,已经成为复星投资和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汪群斌是复星实业总经理,专攻生物医药;魏凡主抓房地产业务,同时主管内部事务;覃健主管体育和文化产业。
2007年,整合银河众多产业的复星国际在港股上市后,郭广昌成为上海首富。2007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郭广昌的身家达到362.3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复星国际总资产已达7449.86亿元。
如今,多元星系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上,并购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多个星系先后拿下金辉酒业和舍得酒业,近期还将拿下万盛股份。万盛将成为银河控股的第八家a股公司。
早期很多私企都是以江湖兄弟的名义创立的。无论是“万通六君子”、“新东方三驾马车”,还是“腾讯五虎”、“百度七剑客”,一开始都有这种色彩,从标题就能感受到。
但是,企业发展起来以后,不可避免的要分开。最理想的方式,正如冯仑所说,是由江湖进入,由商人退出。
梁信军曾说:“我们五个人都走在高速公路上,现在五条车道的速度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有人的车抛锚,减速明显,你也不能一直占着快车道。在复星,只有永恒的企业利益,没有永恒的个人关系。”
“复星五剑客”在复杂的银河中掌舵航行,有一句话是他们经常提到的——“如履薄冰,如履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终于,航行了20年,他们也开始渐行渐远。
2013年5月,复星国际执行董事魏凡退出,不再担任公司联席总裁,理由是“考虑健康因素”。当时,魏凡44岁。
魏凡主政复地集团,2009年至2010担任复地集团董事长。后来在复星国际联席总裁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多就走了。
魏凡离开后不到四年,梁信军也离开了。
2065438+2007年3月,梁信军发布《致复星同学的一封信》,称自当日起,因“身体原因”辞去复星管理层和董事会职务。此前,梁信军为复星国际副董事长兼CEO,郭广昌为董事长。
信中,梁信军说:“比别人幸运,我认为,一个是鼓励知识分子创业的改革开放时代;二是有上海这样温暖的气候和土壤;最重要的是,创业之初,我有幸遇到了广昌、阿旺等创业伙伴,在接下来的20年里,我遇到了你们所有人。”
梁信军和郭广昌是复星最初的合伙人。他在复星待了25年,是复星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在梁信军发出辞职信后不久,郭广昌也发出了一封《致复星同学的信》,信中回顾了他与梁信军的创业经历。
郭广昌在信中说:“在公司,我对别人比较客气;但是,二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对新军客气过。该说的说,该批评的批评。当时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对的,其实不一定。这样的二把手,要有多大的承受力,需要多大的艰难调整,才能在众人面前接受和面对这种批评。如果我是你,我不会有这样的忍耐力。太对不起了,不容易。”
除了这两位,谈剑早就淡出了。
覃健和郭广昌是在校园里认识的。郭广昌想成立公司的时候,也是因为和他长谈一夜后鼓起的勇气。然而,他们的婚姻并没有走到尽头。在2008年出版的《长运复星》中,提到了两人的离婚。可见两人已经离婚多年。
后来,郭广昌嫁给了东方卫视的主持人王津元。巧合的是,王津元也是郭广昌的师妹。小郭广昌4岁左右,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
目前,王津元是复星基金会和复星艺术中心的董事长,而覃健仍是复星旗下明星健身俱乐部的董事长,并持有该公司一定股份。
曾经的“创业五人组”齐新,齐心协力带领复星从一个小公司走向一艘巨轮。现在只有郭广昌和汪群斌还在核心团队。
梁信军走后,郭广昌在那封信中说:“我们都是过客,信军是过客,我也会是过客,大家都是过客,但我们共同的希望是让复星的事业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长运复星、邓鹏、郭亮,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