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龙州县(龙州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下辖的一个县,是重要的边疆。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左江上游,平儿河与水口河交汇处,与越南高平省毗邻。面积2317.8平方公里,人口25.32万。县政府设在龙州镇。龙州的建立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南大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1885年法国从越南入侵中国时,民族英雄冯子材以龙州为根据地,抗击法国占领军,在镇上大获全胜。中法战争后,法国在龙州设立领事馆,1887年龙州被辟为通商口岸。1891年,广西太守苏元春为抵御外敌入侵,在龙州西南八里江山修建了小莲城,城堡堡,蜿蜒5公里多。龙州县于1913更名为金龙县、漓江县,于1961更名为龙州县。
地形以龙州盆地著名,一般海拔200米左右,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046米。地处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暖湿润,终年无霜,植物茂盛,动物种类繁多,有_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有棕榈、橡胶、菠萝、八角、乌木等。枥木是龙州特有的珍贵木材。为了发展栃木的生产,专门有一个栃木农场。此外,还有珍禽异兽,如黑头叶猴、白头叶猴等。八角是龙州最著名的土特产;壁虎体型较大,年产量可达2-3万对;龙州菜刀锋利耐用,远销海内外。
龙州是边防重镇,西有水口关,西南有关平。龙州是中国* * *生产者党领导的左江革命胜地。1930、1年2月,在广西前委、李明瑞、余作瑜领导下,龙州起义震动左右大江,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成立。重要的革命遗迹包括红八军旧址。名胜古迹有孝廉城、绵江华崖壁画等。
龙州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资源丰富。
1.矿产资源:主要矿产有铜、铁、锰和大理石,其中大理石储量丰富。
2.动植物资源:龙州县国家农刚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有动物620多种,植物1282种,其中最珍贵的是国家保护动物叶猴、“花中皇后”山茶、千年古树“栃木王”。
旅游资源:孝廉城、红八军纪念馆、中山公园、法国领事馆旧址、华山壁画、夏紫洞、陈勇烈祠等。
4.茶叶、八角、桂圆、牡丹皮、菠萝、西贡蕉、香蕉、醋栗粉、黄瓜、土茯苓等。
5.沿边资源:有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国家二类口岸——客家口岸(业务尚未恢复)、三个边民互市点(水口、那华),在沿边开放中具有优越优势。
6.交通通讯:目前已开通中国龙州至越南高平的国际汽车运输业务。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龙州至石霞二级支线、龙州至水口港二级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县内乡镇通讯和道路交通网络较为完善。
龙州是广西最好的。
广西最早的古水道之一
龙州历史上水路交通便利,境内长期开通左江流域等水路。秦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从湖南零陵经广西漓江、蒋勋、郁江、左江,开辟了通往越南的水路。光绪至民国时期,左江、平儿河、水口河成为广西通往越南的主要水路。龙州-梧州-南宁-广州-香港水路客货运输十分繁忙。
1964后,因水电工程陆续施工,左江航道受阻。此外,陆路交通继续发展,公路四通八达,龙州水路航运逐渐衰落。
广西建的最早的电池
从光绪11 (1885)到22 (1896),广西边政监苏元春组织军民在水口、夏冰、武德、金龙、乔彬等龙州险峰上修筑了77座堡垒,使龙州成为广西最早修筑堡垒的时间。其中,为保卫龙州城而在县城以西约3公里处修筑的小练城堡群,闻名中外,被誉为南疆长城。
广西最早的对越民间贸易通道
因为在龙州的历史上,之治是由闲人统治的,尤其是赖某。84公里,中越当地边民往来频繁。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龙州海关设立前97年,龙州的水口关、平儿关成为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门户。今天的水口关是一个现代化的港口。
广西最早的海关
龙州海关,15(1889 . 6 . 1)年5月3日清政府在龙州设立,是广西最早的海关。龙州海关原来设在烈祠、陈勇、南门街的县城里。办公室下设税务部和副税务部,包括秘书、税务、会计审计、海关警察四个部门。
广西最早的军校
光绪三十年,165438+十月(1904,65438+二月),广西边防监郑征得清政府同意,在龙州开办广西第一所军校——广西边防总院。校址位于龙州县南门街道陈勇烈祠。光绪32年学生10毕业后,学校停办。
广西最早的汽车之路
中法甲午战争后,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法国人以越南为基地,不断向中国、云南、广西扩张,导致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从光绪11 (1885)年底开始,广西巡抚苏元春根据中越边境中方一方张之洞的意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守边官兵和边民,修筑军用道路千余里,改善边境交通条件。其中,全长55公里的龙南军路是重要的干线之一,道路得到了修复。清末民初,法国汽车从越南进入,进入客货运输。龙南军路成为广西最早的汽车之路。
广西最早的领事馆
根据当时的《中法越南条约》,法国于光绪15 65438+10月24日(1889 2月23日)在龙州设立领事馆,这是外国在广西最早的领事馆。当时领事馆有1领事,1文案,65438博士,安迪是第一任领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博物馆迁至龙州江南岸,占用原龙州火车站两栋建筑作为领事馆办公。尽管历经百年沧桑,领事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广西最早的铁路桥
1913年,龙州当局集资修建龙州铁路桥,从越南购买钢材运到龙州。历时两年,铁路桥于1915完成。这座桥是由中国工程师黄英(来自广东南海)设计和建造的。为下承式钢步进梁结构,长123m,宽3.8m,高26m,单跨106m。它是广西第一座公路钢结构桥梁。7月1940日,日军从南宁第二次入侵龙州前夕,国民党军以阻止日军入侵为名,炸毁铁路桥。现在只剩下岸边的桥墩了。
广西最早的电报局之一
光绪10年3月(1884年3月),龙州电报局成立,地址设在县城托庙街北地宫。当时,丹麦人Morai是创始成员,刘是工头。光绪九年(1883),法国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越南北部,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安全,战争一触即发。两广总督张树声要求清政府将北京至广州的电报电缆延长至广西龙州,以沟通北京与龙州的边疆,使中国南北“急电一发,达千里一目了然”,改变了过去依靠一个驿站几个月来回奔波的局面。于光绪10 65438+10月5日(1884 165438+10月22日)竣工,广州至龙州电缆电报线贯通,同时投入使用,成为广西最早的电报局。
广西最早的水文站
光绪二十三年(1897),龙州水文站是广西最早的水文站。当时水文站有木桩尺,有专人定时监测。解放后,几经改建,现已成为具有现代水平的水文站。
广西最早的长途电话线
1919年,广西省长谭组织架设了南宁至龙州的长途电话线路并投入使用。这是广西最早的长途电话线。如今,龙州的电信业发展迅速,街上的电话亭也可以与世界各地通话。
广西最早的火车站和铁路局
光绪21年7月(1895年8月),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向清总理府发照会,要求协助修铁路,总理府电报广西巡抚施念祖,派员测绘三幅地图(龙州至鸭水滩17公里、鸭水滩24公里、凭祥至镇南关19公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八月动工,两年后龙州铁路局、龙州火车站等首批工程竣工。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苏元春与法国商人、吴菲乡村公司博朗成续签10铁路合同,规定轨道宽度为1米,并使用其旧车厢和轨道。但清政府不同意,于是铁路暂停。曾经的火车站屋顶已经绿草如茵,令人心酸。
广西最早的陆军学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广西总督府在龙州创办广西陆军吴江堂,是广西最早的陆军学校。旧址在现在的龙州县党校。当时吴大一和蔡锷担任教官。宣彤元年,军校迁至南宁。
广西最早的民航航线
1934年5月,西南航空在龙州成立(又称龙州航空),成功开通广州-梧州-南宁-龙州往返航线,是广西最早的民航航线。1936 7月增开龙州-河内国际航线。在初航飞行时,只运送邮件,后来增加了客货运输业务。1938年9月,日军侵占广州后,龙州至广州的航班停飞。
广西最早的汽车运输公司之一
1923,由龙州县利民街私人设立的华利汽车公司经营龙州至越南谅山的客运贷款运输业务。它是广西最早经营汽车运输业务的公司之一。图为华力汽车公司旧址。
广西最早的机械化工业企业
光绪二十五年(1889),广西边防监苏元春在龙州县西郊双峰山创办龙州制造局(兵工厂),购买德国克虏伯工厂生产的机器设备,生产子弹,修理枪炮。在这里,广西是最早使用机械进行生产的工业企业。1914年,广西巡抚卢荣廷将该局机械迁至南宁,龙州制造局随即倒闭。现在的制造局旧址已经不存在了。
广西最早的官办银行
龙州开埠后,市场货币流通,金融业逐渐兴起。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广西最早的官办银行——新龙银行(银行)在龙州成立。随后,新龙银行在南宁、广州、上海设立分行,开办存、放、汇业务,还印制发行光绪和宣彤纸币。1921八月,粤军陈炯明攻占龙州,县城被洗劫一空,新龙钱庄被迫停业。
广西最早的政法学院
光绪三十二年(1908),广西边防法政学堂在龙州开办,是广西最早的政法专科学校。学校位于龙州市龙江南岸,第二年因各种原因关闭。
广西最早培养外事人才的学校。
因为龙州开的比较早,经常有涉外的日常事务要处理。1927年,广西边防学校由广西边防防汛监察厅在龙州开办。这是广西最早的一所专门从事外语教学和培养边境事务外事人才的学校。
经济建设
农业生产
龙州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其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丰富的土地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产。龙州县的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木薯、香蕉和八角。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甘蔗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全县甘蔗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原蔗1.6万吨,食糖20万吨,年税收6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
两年多来,龙州县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制定了乌龙茶、墨菊叶山药、牡丹皮、菱角粉等特色产业,综合分析产业现有基础、发展前景、发展可行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等因素,最终确定其市场潜力巨大,符合龙龙。县委、县政府还决定将乌龙茶、墨西哥盾叶薯蓣列为龙州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特色农业产业。
计划在2005年至2008年四年内种植乌龙茶2万亩,培育5至10龙头乌龙茶加工企业。投产后,年产茶青2万多吨,茶叶种植年产值6000多万元,加工产值2亿多元,县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50元。目前,全县乌龙茶种植面积已达1.200多亩,已准备种植450亩。建立了3家乌龙茶加工企业,成功生产出优质乌龙茶,种茶经济效益初显。
把龙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盾叶薯蓣种植加工基地和广西唯一的盾叶薯蓣种植加工基地。计划用4年时间,龙州县种植墨西哥盾叶薯蓣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以上,工业产值2.5亿元以上,年增加财政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350元。
叶公
目前,龙州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余家,基本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冶炼、电力、制药、废弃物处理等多个产业。工业化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全县形成蔗糖、建材等一批主导产业。
制糖加工是龙州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龙州要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必须抓好制糖业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县委、县政府打算全力支持龙州糖业龙头华南集团做强做大。首先,要支持南华集团搞好技改扩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能力。其次,围绕蔗糖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支持南华集团投资年产20万吨能源酒精生产线、投资3000万元的甘蔗有机复合肥厂、精制糖加工等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下游产品开发,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甘蔗资源利用率,使甘蔗产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体系。
做好新兴优势产业规划,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一是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顺企业改制后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协助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扩大市场融资,增强发展后劲,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三是做好煤电油运,做好企业满负荷生产的后勤保障。
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整体服务功能。首先,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规划和评估;其次,加快工业园区路网、电网、给排水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条件,吸引更多客商来龙州投资。
边境贸易发展
龙州县边境贸易发展概况:龙州位于广西西南部,全县有65,438+03个乡镇,其中5个乡镇与谅山、高平两省的5个县接壤,分别为长汀、石安、广河、夏朗、重庆。边境线长184公里,设5个边贸点,1个国家口岸,1个地方口岸。水口关为国家一类口岸,距越南高平市64公里,距广河县托龙镇仅10公里。克甲关是当地口岸,距离越南夏朗县17公里;那华边人民市场东距谅山市90km,西距高平市70km,深入越南北部工业重镇太原市110km。地处谅山、高平、太原三角地带,贸易条件良好。龙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中越边境贸易从未间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两国关系的变化,边境贸易一度中断。
从1983开始,经上级批准,龙州县先后开设了罗恒、客家、那华、水口、布局五个互市。1993 12,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关恢复通行。65438年至0992年,龙州县成立边境经济贸易管理局,2002年更名为龙州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从此,龙州县的边境贸易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特别是近年来,龙州县抓住机遇,根据全县实际,全力用好上级给予边境地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措施,搞好边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吸引内地客商到龙州发展边贸。一方面,鼓励和动员个人客户和边民积极参与边境贸易管理,促进了边境贸易的繁荣。
旅游业发展
龙州县境内风光旖旎,自然风光神奇,名胜古迹荟萃,集战争特色、民族特色、南方风光、异域风情于一体,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龙州县农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63亩,保护区内有植物1.282种,其中龙湖厕所高度48.5米,DBH 2.99米,单株体积达1.06 . 7立方米,堪称厕所之王。动物资源281种,其中珍稀动物有白头叶猴、叶猴、猕猴、果子狸、凤头犀鸟等。此外,左江、钟山公园、响水瀑布、夏紫洞、跑马洞、双龙戏珠、水龙龙泉等自然景观古朴神秘,让人大饱眼福,流连忘返。在文化景点方面,有“南疆长城”之称的中法战争古战场遗址孝廉城、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红军第八军龙州起义前指挥部、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大青山起义旧址、陈勇烈祠、纪念塔、乐寿阁、文昌阁、文笔塔和将军庙,以及壮族先民文化遗产、绵江华山壁画和神秘。民族风情生态旅游资源方面,龙州县境内居住着壮、汉、苗、回、瑶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5%。壮族文化底蕴深厚,壮族民居、民俗、民风、民歌都是优秀的生态旅游资源。例如,农历4月13日的“歌圩节”和正月10日的“东农节”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包括民歌,斗牛,斗鸡,斗画眉,抢烟花,扔绣球,踢毽子,舞狮,舞龙,凤舞。此外,金龙壮锦、龙州“青龙刀”、龙州马桶砧板、龙州谭雅粉、龙州山黄皮、苦丁茶等。凝聚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可以开发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商品。
名优特产
l、芋头粉
丹参酮粉是广西的传统特产,以桂西南深山中特有的丹参酮树为原料制成。是森林营养食品中的珍品。据《本草纲目》、《海药本草》等古籍记载:“菱角粉味甘,性平,无毒。烤成饼时,美味可口,使人不饿,补虚胜损,腰足无力。”丹参酮粉具有无脂肪、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等。具有清湿热、滋补的作用,对小儿疳积、发热、痢疾、咽喉炎症等有疗效。该食品食用方便,美味爽口,老少皆宜,是早餐、宵夜等居家旅行的营养佳品。
民间习俗
许歌
全县有23个歌圩日,43个歌圩点。歌会活动主要集中在农历三月和四月。最大的歌圩日是农历四月十三日的龙州歌圩,这一天也有唱五色曲、赛龙舟、抢烟花的活动。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人聚在一起,一是求风调雨顺,二是年轻人借此机会寻找伙伴,三是会和歌会交朋友。
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二月初二是茨坝节,三月初三是清明节,四月初四是草坝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六月初六是牛节,七月初七是乞儿节, 七月十四日是鬼节,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农历12月23日是送厨师的节日,12月30日是除夕。
2、黄皮果
黄陂果,又名“鹅皮果”,是我国南亚热带的特色、珍稀、优良水果之一。果实含有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果实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干果、果脯、果酱、果汁。它纯净可口,酸甜适中。与鸡、鸭、鱼、牛等肉类一起烹调时,可以去腥增香。2001北京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黄柏被评为名牌产品。水口镇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黄皮的生长。目前,全镇黄皮种植面积230亩,年产量20万吨。
3、红八角
红八角是龙州的主要特产,龙州县八角之乡因盛产八角而得名。龙州是著名的八角产地,人工栽培八角已有400多年历史,年产八角500万公斤。龙州八角个头大、色好、香高,产品远销欧美及港澳台。龙州红八角于2002年被评为南宁市名牌产品。
4、竹筒鱼
原产于中越界河,肉质肥嫩滑,是制作生鱼片、红烧鱼的最佳原料。
显著
邓小平(1882-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9年,邓受中共中央委派,以的名义到广西指导革命工作。1929,65438+2月,11,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任红七、红八军总政委。1929二月下旬,1930二月七日两次到龙州指导工作。他下榻的“瑞丰巷”前种了两棵柏树,如今郁郁葱葱,气势磅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龙州人民的宝贵财富。
胡志明(1890-1969),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1946-1969),越南劳动党创始人,原名阮,曾改名阮,生于义安(今义井省)南坛县。1920年旅居法国时,加入法国* * *生产党,1925年在广州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30年2月领导成立越南* *生产党,当选主席,领导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和日本帝国主义,在龙州生活多年,领导越南革命。
李明瑞(1900-1931),广西北流人。1921高中毕业后,到广东韶关点军武堂读书。毕业后在桂军当过排长、营长、玉佐白部部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在各种战斗中屡建奇功。1929年任广西军专员。同年,余佐柏未能战胜蒋介石,加入革命队伍。参加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任第七军、第八军总司令。同时加入中国* * *生产党,在1930年6月贺奇军整编后担任贺奇军总司令。1931七月,任第七军军长。1931年1月因王明路线迫害在江西杜愚被错杀。
俞作瑜(1901-65438+65438+1920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1927 10加入中国* * *生产党,12参加广州起义,次年回到北流,任中共中央委员、书记。1929年,他被党派遣,再次担任李明瑞部部长。同年1月任广西治安大队五队长。2月1930,1参加龙州起义,任贡巴军军长。因为敌人围攻龙州,他撤退后独自去香港找党组织,因联系汉奸被错抓。9月病逝于广州红花岗。
苏元春(1845-1908),广西蒙山人。出生于应永,于1865年加入湘军Xi保田部。因为作战勇敢,在1869被提升为连长。1884中法战争期间,广西巡抚潘推荐他为广西太守。凭借冯子材的部队,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击败法军,轻车简从地授予太师,给太子增加了一点保护。从1885年到1903年,他主管广西边防,守边19年,修隘口、筑堡、屯垦戍边,开发边疆,硕果累累,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边疆建设做出了贡献。1904年,军队被瓦解,流放新疆。改元后,得到了平反和恢复,但这是在苏死于通化之后。
陈嘉(1839-1885),广西荔浦人。当青少年失去童贞时,他的母亲会从中吸取教训。杜淳吴昊,17岁,应征入伍,骁勇善战,晋升为助理将军同治十年(1871),为一般士兵获得提督称号。在贵州石洞口战役中,被子弹击中右眼,被追跑。军中有个独眼号陈,所以遇到敌人时,他就站岗放哨。光绪10 (1884)随苏元春调至广西边防,为法部骁勇将军。他参加过中法战争,在小青山战役中四次负伤,在关隘战争中屡立战功。同年,因战伤复发,带病卒龙州,清廷溢为胆,被调至龙州。
马援(前14——后49)文渊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厌倦了工作的富博将军获得了新生。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诞生。12岁,孤独,少有野心。建武17年,汉光武帝刘秀封他为富博将军,率兵南下,交叉脚尖,平定二、三方叛乱。罗岳被开辟,以一根铜柱为界,奠定了东汉在南疆的疆域。建武二十年(44),凯旋回京,被赐新爵位。后来在武陵攻打“五溪男”时战死在军中。南征过趾时,他在龙州驻军,在保卫和开发边疆方面立下了不少功勋。后来,为了纪念他,广西各地修建了许多“富博庙”。每年农历4月13日是龙州的“富博生日”,这一节日后来扩展到歌圩。
2021,1,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排名出炉,龙州县排名第452位。
2020年10月25日,165438+,水利部公布了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龙州县榜上有名。
2065438+2009年3月,龙州县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县(左右江地区)名单。
2065438+2008年2月,龙州县被列入2065438+2008年广西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
2月217,21,龙州县被列入2016年度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龙州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