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有哪些?
外资银行是指在其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根据不同国家银行的法律和管理制度而有所不同。有些国家为了稳定本国货币,限制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一些国家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管理与国内银行一视同仁。
它主要依靠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广泛的国际网点,向国内企业和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其向外扩张和直接投资。外资银行有的是由一个国家的银行创办的,有的是由几个国家的银行共同投资的。
2018 1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已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同时,银行业各项开放措施持续落地,一批市场准入申请获得受理和批准。
随着资产、业务和网点的不断扩大,为了有效解决业务发展和管理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外资银行开始将一些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职能从海外搬到中国,一些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海外派往中国工作。特别是重组后的法人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董事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战略决策、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相对独立于境外母行。
重组后,中信嘉华银行董事会成立了由母行董事组成的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并从母行派出高级风险管理人员,加强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出于风险集中管理的需要,国内分行转型为外资法人银行,如三菱UFJ银行、瑞穗实业银行等,也大大加强了在华机构的管理。
重组后,摩根大通任命亚太区首席行政官和首席运营官分别担任子公司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和监事,提高了决策效率,并在子公司设立了两名风险控制经理,负责子公司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外包服务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业务备灾应急计划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管理。东亚银行重组后,单独成立中国战略部,制定该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并提交当地董事会讨论通过,母行战略部不再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