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厝村位于哪个省市?

唐厝村位于福建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政府西北角,距离镇政府不到一公里,国道324复线从村南岸穿过。该村西邻泉州孟卿科技开发区,由塘厝和前山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设在唐厝。解放初期,唐措地处三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一条一米多宽的马路从池店穿过唐厝通向皇宫。在这个三天没雨没火的山区,唐措被养育了几代人。唐厝村之所以叫“唐厝”,是因为村里最早住的是唐家。唐厝明清属三十都,民国三十三年(1944)碧山乡龙凤堡,建国后1956池店区池店乡,1959苏厝公社。

全村耕地823亩,水田347亩。到2008年,有431户,1,816人。1973期间,水梅水库南运河的水分流到山前,流向晋江多个乡镇。唐措无偿使用土地28750亩,惠及数十万人。在今天的土地时代,唐厝人功不可没。上世纪90年代,泉州孟卿开发区开发建设以一条南运河为界,以每亩18.85万元的价格征用运河以西297.47亩,池店镇政府用地37亩,324国道复线92亩,713.97亩,占被征用土地的86.8%。由于大量征地,唐厝村的地理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坊、石川山原324复线沿线,唐厝地区已建成24家企业,其中村里有德亿隆、华宝、新华宝、德信、郭蓉5家企业。有十一所华侨医院,包括郭盛、冠达行、省立吴健锦江分院、易网银、伊凯、风华、天王星、华府、阳光、金朗、京汇。还有惠民华侨医院、唐厝小学、唐厝幼儿园、强子幼儿园。推进农民工就医教育便利化。因为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和开发,原来靠农业为生的格局被打破了。曾经的鸭群奶牛已经悄然远去,著名的唐厝水泥灌注也大打折扣。一些业主将机械分包出去,依靠自己的防守优势,变成了工厂、商店和房屋。据普查,唐厝村主干道累计达6公里以上,沿路有470多家店铺,主要经营超市、便利店、餐饮和服务业,为唐厝村24家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孟卿开发区员工提供服务。这24家企业的主要行业是:鞋,化工,鞋,建材,包装,包装用品,五金加工,布衣柜,建筑和医疗。唐厝的重大变化值得一提。旅菲华侨唐先生、林语嫣女士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首先投资在唐厝村的主要村道铺设水泥路,为畅通的交通环境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修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礼堂、唐厝书院小学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每年捐资2万元用于教学和学习。唐厝成立慈善救助站,捐款6543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累计捐款1000万元,受到省政府表彰。唐措的疆域和清蒙开发区给唐措带来了繁荣,外来人口也给唐措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村容、村容、社会治安等问题是“两委”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议题。为此村企联合组建了9人治安联防队。负责本村及辖区内企业治安巡逻,通过及时调解教育,有效制止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维护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增进了村企之间的联系,为一方平安做出了重要贡献。村容村貌的卫生问题是农村的第一大问题。来自农民工、出租屋、工厂的生活垃圾,在各地铺天盖地。为此村里组织了6人的环卫清扫队,每天有两个人拖着手打扫卫生,给村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大家都献出了一份爱。在旅菲华侨唐先生和林语嫣女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唐厝向爱心基金捐款65438+万元,向唐厝企业家捐款20万元,向企业和村民捐款465438+20万元。唐被确立为董事长。成立后,定于每月15日为慈善救助日。受助对象类型为:低保户、孤寡老人、孤儿、五保户、残疾人、抵抗力优秀的老年人、重病户、急诊、贫困户、计划生育“三户”中的贫困家庭、在校贫困师生、外出务工人员突发事件中急需救助的人员。截止65438+2008年2月,共救助95人,共计59200元,为汶川地震捐款20000元。

汤厝村附近有青莲寺、盘瓠佛像塔、清成寺、池店城头林氏宗祠、池店曾氏宗祠、前头状元等旅游景点。还有一些特产,如神狐花生、神狐糖芋头、神狐鱿鱼干、神狐紫菜和神狐巴郎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