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物资企业收到的M&A量超过了去年的“大鱼吃小鱼”,导致消化不良?
目前,扩大规模仍是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依靠并购在短时间内提升规模,有利于快速切入新赛道,拓展新业态。但业内人士认为,物业企业收购兼并也面临盲目扩张,容易陷入规模增加但效率不增的发展陷阱。高质量增长应该成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命题。
上半年实体企业并购案例超过40起。
物业行业最大的收购是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部分股权,涉及49.64亿元。目前上市公司之间的“鲸吞”过程并不顺利,仍在进行中。
7月2日,双方宣布通过退市决议,但未达到退市受理条件。所以报价推迟到7月16。达到退市受理条件后,上市一年以上的蓝光嘉宝将从联交所退市。
在此之前,碧桂园服务对蓝光嘉宝发起现金要约收购,并撤销蓝光嘉宝服务的上市地位。收购完成后,蓝光嘉宝将成为碧桂园服务的子公司,并合并其财务报表。
在持续规模扩张的支撑下,5月下旬,碧桂园服务配售所得款项突破100亿港元,打破地产行业单笔融资纪录。
事实上,在大型房企大规模并购的同时,中小房企之间的并购也一直在持续。
7月5日,绿地控股拟将全资子公司吕敏物业100%股权转让给花样年,对价为126亿元。7月2日,海伦堡物业收购易乐居物业100%股权,而一个多月前(17年5月),海伦堡物业收购浙江商辂物业100%股权。
1年7月,中粮物业收购江西华夏物业80%股权。6月29日,合景优活发布公告称,同意间接全资子公司以4.98亿元收购上海秦深物业80%股权。19年6月,金科服务斥资75910,000元收购重庆美丽山物业...
对于上半年物业行业的收购兼并,研究院总结认为,扩大规模仍是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制定和公布管理规模的增长目标。例如,恒大地产在2021年初就设定了每月拓展面积不低于3000万平方米的目标;合景优活表示,2021年规模将达到2亿平方米,预计未来三年管理面积将增长10倍。
值得注意的是,物业行业的并购大多与上市物业公司有关。2021上半年,虽然部分上市公司降低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并购的比例,但并购仍是大部分上市物业的热门选择。
整体来看,据中指院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地产公司并购案例超过40起。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在2021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物业管理行业并购总额已经接近133亿元,超过2020年100亿元的总额。而且从重大并购的平均交易金额来看,2021年M&A事件的平均交易金额达到6.98亿元。即使剔除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服务的交易金额,平均交易金额仍达到4.67亿元,明显高于2020年的2.85亿元。
兼并和收购延伸到各种形式
物业公司热衷于并购,不仅是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物业管理规模,还可以弥补企业在地域和业态上的差距,丰富管理业态,实现物业管理组合与各种业态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增长。
中指院分析师认为,当前物业企业之间的M&A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住宅和商业物业业务,而是呈现出更多的延伸趋势,尤其是环卫业务和公共服务业务,成为物业企业竞相并购的热门标的,以达到丰富管理业态、补充区域竞争短板、多维度优化战略布局的目的。
早在65438+10月29日,恒大地产发布公告称,以15亿元总对价拿下亚太酒店物业100%股权。当时恒大地产表示,通过收购,可以与集团现有业务类型和业务布局形成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加速公司全业务业态和全产业链布局的覆盖。
近期,此类并购案例屡见不鲜。6月23日,彩生活收购北京达尔文国际酒店物业49%的股权。6月23日,法华物业收购广东简悦保安服务100%股权。
6月21日,金融街物业拟以65438+3200万元收购株洲物业管理公司65%股权。株洲宏大物业在物业管理行业,尤其是在城市环卫和城市市政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各种业态的并购,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其中,金融街物业与五一物业合资成立新的物业公司,持股40%。高地城市服务与泰安华信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医院物业领域开辟更多合作场景。
7月5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绿地控股与雅生活、雅居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即2023年至2025年,雅生活每年从绿地控股获得500万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
行业:警惕并购陷入盲目扩张。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并购愈演愈烈。“大鱼吃小鱼”和“大鱼吃大鱼”已经成为常态。
在中指院分析师看来,地产板块分化越来越突出,竞争趋于激烈,需要树立危机感。地产板块上市公司竞争格局不断演变,预示着行业面临分化,未来整合将加剧。
对此,克而瑞分析师也认为,很多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很多中小型物业企业通常依赖母公司的项目交付,自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相关房企规模的限制。此外,由于近年来龙头企业加快了第三方外联的步伐,中小企业很难在各种招标中胜出,进一步限制了规模的扩张。
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物业公司来说,收购兼并作为规模扩张的重要一环,无疑是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切入新业态、新业务的最佳手段,其关键不言而喻。
不过,中指院分析师也表示,并购也面临盲目扩张,容易陷入规模增加但效率不增加的发展陷阱。比如新收购的管理区域客户忠诚度低,尤其是初期的磨合阶段,需要更多的成本。因此,虽然节省了市场化扩张和组建新团队的成本,但如何将新收购项目的业务团队快速融入公司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率,成为物业企业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事实上,目前,高质量的增加不仅成为房企的座右铭,也是很多物业企业的追求。对此,中指物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牛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物业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全委、招投标等方式拓展项目,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品牌扩张会加强,发展模式会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