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充分发挥“领跑者”计划的引领作用。
据记者了解,中国光伏行业近十年来主要依靠三个方面降低成本:一是经验曲线,向国外学习;二是规模效应,成本快速下降;第三是技术创新。目前经验曲线的效用很低,尺度效应接近“地板”。不断的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升级发展,最终实现廉价上网的最有效手段。光伏“领跑者”计划实施一年多以来,高效、高可靠产品的普及推广速度迅速加快。先进技术的引导作用和光伏产品的效率提升也非常明显。
记者查阅了一份“大同采煤塌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2015招商文件”,对光伏基地电站的建设指标有严格规定:如光伏电站第一年系统效率不低于81%;单晶组件效率在17%以上,多晶硅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不低于16.5%。逆变器应具有零电压穿越功能,最高转换效率不低于99%,综合效率不低于98.2%。显然,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光伏组件产品和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很难参与该计划。
作为全国首个“领跑者”项目,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已于去年6月底并网发电。
据了解,项目* * *使用光伏组件101.6万千瓦,其中单晶硅组件60.9万千瓦,占比60%。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开始了“领跑者”基地项目的招标工作,中标企业普遍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技术实力。
比如去年成功中标“领跑者”基地项目的GCL新能源、英利能源等企业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目前天合光能、汉能控股、金能科技、阿特斯、晶科能源等众多有实力的光伏企业也加入了光伏“领跑者”计划。
据有关部门测算,“领跑者”的先进技术组件与常规组件相比,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单位面积装机容量提高5%~8%,对促进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具有显著影响。如今,在“领跑者”计划的指引下,不仅“领跑者”基地项目对技术先进性和转换效率有了明确的标准,其他光伏项目也开始主动向“领跑者”看齐。比如,去年大规模集中招标过程中,国内主流电站投资方很多要求一般项目设备产品也要达到“领跑者”计划的效率标准。
李世民告诉记者,今年,国家还将推出升级版的“领跑者”计划,该计划将更加注重技术进步。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领跑者”计划的技术引领作用,让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光伏领域,这势必会有效促进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
推动第二点
全面实施网上招投标。
2016年5月3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实施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现在在这个指导意见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活光伏产业的发展潜力。这一点在光伏“领跑者”项目招标中尤为明显。
据了解,基于上述指导意见,2016光伏“领跑者”计划专门增加了竞价上网的内容。其中,去年10,英利能源以0.45元/千瓦时的超低价格成功中标内蒙古乌海“领跑者”项目,低于现行民用电价,震惊业界。人们似乎看到了光伏平价上网的曙光。
据参与乌海光伏“领跑者”项目投标的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一些企业敢于“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组件价格不断走低。还有一个原因是“领跑者”项目的中标者可以先上线,拿到补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更好的支付条件,最好的管理团队,最好的资金资源,就有可能以类似0.45元/千瓦时的价格实现微利。
纵观全球光伏市场,一些国家也通过招标实现了光伏发电价格的大幅下降。如2016阿联酋光伏项目招标中,最低价为2.42美分/千瓦时;在印度最近的一次光伏项目招标中,最低价仅为2.99美分/千瓦时。
李世民告诉记者,竞价上网既是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领跑者”项目的竞价手段,可以通过竞争重新洗牌,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退出竞争。目的是督促光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调研员邢近日表示,2016年主要在8个“领跑者”基地进行公开招标,每个项目平均上网电价比当地光伏标杆降低20美分,预计可节约补贴15亿元。2016普通项目不采用招标方式。为了促进光伏行业更快降低成本,今年还将对普通项目采取招投标模式。
推动第三点
优化电站规划设计
“在上网电价下调的同时,普通光伏电站项目也将全面开放竞价机制。由此,光伏电站将逐渐进入‘微利’时代。在光伏发电应用模式多元化发展、光伏制造技术快速提升的前提下,如何加强光伏电站建设前的精细化设计和设备选型,对于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越来越重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院光电分院院长小斌近日在第二届光伏电站设计与设备选型研讨会上表示,通过精细化、定制化的设计规则,将环境友好、风景优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融入到光伏电站的规划设计理念中,为光伏电站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为了进行精细化、定制化设计,规划光伏电站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比如光伏电站可以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的形式建设,实现传统产业和光伏效益的互补和提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此外,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吴启仁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要对光伏子阵列的倾斜角度和组装串进行详细分析,选择有利于光伏电站布局的坡度和朝向,避开周围的高大建筑。在土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增加前后排组件支架的间距,以延长发电时间。”李世民还告诉记者,光伏电站的设计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增加光伏组件的装机容量,可以增加发电量,减少逆变器数量,节约成本,本质上是提高电站的成品率;电缆的损耗和使用也是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通常情况下,电缆的敷设量与阵列的排列、串并联、地形和逆变器室的位置有关。
在设备选型上,如果采用1500 V DC系统,可以有效降低DC电缆损耗,提高系统效率。据了解,GCL在江苏阜宁东沟30 MW农业光伏电站采用了1500 V DC系统,在不增加电缆成本的情况下,降低了光伏电站DC线损约30%,提高了整个光伏电站的系统效率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