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哪些比较好的AR SDK?
苹果ARKit
脸书AR工作室
微软Windows混合现实
PTC Vuforia
谷歌ARCore
ARToolKit
维基百科
MaxST
库丹
Xzimg
国内排名
百度AR
网易洞察AR
Shi++EasyAR
凉风台
田燕河
太虚河
幻影AR
其他的
排名基础
平台红利(市场机会)
免费和可用性(准入门槛)
开发人员的规模和素质(规模)
成品的性能、表现力和吸引力(实际效果)
国外AR SDK综述
我们后面会解释“为什么国内排名只有七位”。
国外的SDK排名,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其实也只是前五。
从第六个ARToolKit开始,要么是代码完善性很差的开源项目,要么是付费后才会好用的SDK,只看名字就过去了。
苹果ARKit
2015年,苹果收购Metaio。Metaio之前并不逊色于Vuforia的iOS AR SDK,但被收购后不再提供下载和更新。可以认为Metaio是ARKit的前身。支持iOS11升级的设备数量超过1亿,ARKit是绑定功能,巨大的市场垄断优势压倒了其他同类竞争对手。什么是第一等级?
脸书AR工作室
优势还在于App用户规模巨大,总规模超过iOS设备数量,平台有自我推广能力,略逊于iOS11。弊端是开发者只能为其平台开发内容,商业化规则也是由平台制定的。所以排第二。
微软Windows混合现实
目前Hololens的市场份额还没有规模化,这是微软目前的主要瓶颈。不过参考PC时代第三方厂商兼容硬件的流行,硬件未来前景潜力巨大,最近已经有几款兼容产品投放市场。此外,微软的应用开发服务体系完整、成熟、兼容。平台的生态基础非常扎实。所以排第三。
PTC Vuforia
Vuforia被高通卖给了PTC公司。PTC是一家物联网公司。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将是未来的趋势,AR作为一种交互显示技术前景广阔。Vuforia最初是免费提供给开发者的,有大量的初期死忠。虽然Vuforia在2016年开始收取高额授权费,赶走了大量免费用户,但目前来看仍然是一款口碑不错的SDK。目前PTC还没有明显整合Vuforia的迹象,而是单独商业化,几乎没有平台红利,完全靠口碑。所以暂时排第四。
谷歌ARCore
有点晚了。ARKit已经上线,Google也赶制出了预览版。不集成在Android中,不具备垄断优势。Android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性能和内核没有iOS设备那么集中。它的实用性如何,还有待观察。但超越Vuforia指日可待。所以暂时排第五。
有了以上五个选项,基本上就不需要重复国外SDK的其余部分了。
总的来说,国外五大SDK的优缺点如下:
苹果:用户庞大;但iOS11尚未开放,实际用户市场反馈并不明显。
脸书:用户庞大;但是不能进入国内市场。
微软:开发体系高度成熟;但是设备贵,消费市场发展速度太慢。
Vuforia:成熟好用;在中国充电,PTC会引导其走向物联网市场。
Google:数量Google:Android设备高,增速明显;刚刚推出,还需要拭目以待。
国产AR SDK综述
国外的AR SDK不容易满足国内开发者的需求。主要困难是:
语言交流障碍
技术支持时差问题
技术支持响应慢,容易失效。
未来国外AR SDK只有苹果ARKit和微软值得考虑。
面对C端市场,开发者最好选择苹果ARKit。面对B端市场,微软更有整合优势。通常情况下,B端解决方案不会使用手机等常规设备。
国产AR SDK有一定的本地化优势。对于开发者来说,平台红利(市场)依然是国产AR SDK各方面优势的首选。我们着重从这些SDK的平台优势和市场规模的角度为开发者提供参考。
第一名:百度AR
官方平台:百度搜索“百度AR”,第二个搜索结果。第一项是百度AI开放平台,也可以进入百度AR。
从使用规模来看,百度AR不是第一,但百度平台优势明显,只是起步晚了点,短期内没有发力的迹象。
百度AR不是独立的SDK,而是隶属于百度AI开放平台。众所周知,百度近半年来在AI领域持续发力,以至于放弃了很多边缘业务,最近甚至卖掉了百度外卖(心疼一秒),可见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决心。AR作为内容表达的手段,属于AI开放平台,无可厚非。
百度AR SDK的Slogan也标榜自己是“最AI的AR SDK”,意思是百度AR SDK将提供丰富的AI特性。百度AR月份开始内测应用,目前还在测试阶段。从技术层面来说,百度AR的功能丰富度和性能都值得期待。
平台奖金:☆ ☆ ☆ ☆。
百度AR开放平台定义了开发者可以享受的平台红利,一个来自手机百度,一个来自百度地图。
另外,百度也有一些线下资源,但是这部分目测应该不是免费的,可能只提供给大客户。
相比其他同类产品,百度ar具有平台红利这一最基本的优势。
免费和可用:☆☆☆
百度AR SDK的核心功能将永远免费。收费部分可能与云API和资源存储服务有关。云API的具体收费标准尚未公布,资源存储服务的收费标准参考百度云。
在可用性方面,目前百度AR SDK的使用仍然需要“申请内测”,不直接开放。
开发者的规模和素质:☆☆。
百度地图公布的2016年注册开发者规模为10000000。由于百度AR SDK将百度地图作为开发者的营销出路之一,基本可以认为百度AR SDK的潜在开发者规模可以达到百万。
成品的性能和表现力:☆☆☆。
百度目前的案例可以分为几类:营销类、公益类、定制内容类。只有1个商业案例,是百度地图的AR实景导航。
从案例数量来看,因为7月份刚上线,目前官方案例只有15,数量不多。
案例提供视频和可识别的体验标识。用小米MIX手机测,AR内容的图片没问题。稳定性高于平均水平;当相机画面中必须保留车标时,有效识别距离约为15cm ~ 80cm。
有兴趣的开发者可以通过百度AR SDK体验官网。需要提前准备好“手机百度”App。
第二名:网易洞察AR
入口:百度搜索“网易洞察”,第一个搜索结果。
平台红利:☆☆
网易的平台级产品有三个,一个是新闻客户端,一个是网易云音乐,第三个是网易公开课。平台级产品与Insight AR没有直接关系,只有网易云音乐中有一个“扫一扫”入口,主要用于相关营销活动。相比之下,百度将AR扫描的入口整合到了自己移动端的核心产品中。这个网易insight AR不如百度AR。
与百度类似,网易也将ar放在人工智能业务体系中,并洞察到AR团队属于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AR和AI从属似乎是大公司的普遍看法,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契合”内容。
网易明白AR的平台红利是存在的,但是否会对普通开发者开放,如何为普通开发者提供红利机会,并没有明显的策略和计划。
免费和可用:☆。
网易Insight AR官网并没有直接提供SDK下载,只是提供了一个“联系我们”的表格。
这与其他SDK相比是极其独特的。一是没有关于使用费的说明,二次开发者不能直接参与使用,也没有开发者文档。对于一个大公司的划分,似乎不太合理。
开发者的规模和素质:☆☆。
网易不是一个开放的、纯技术的公司。很少听说有开发者社区的积累,潜在开发者的规模缺乏合理的支撑。
但随着网易在人工智能和AR技术上的不断探索,或许可以形成自己的开发者社区。其品牌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可能缺乏开发者社区的执行经验。
总的来说☆☆☆是一个模糊的评价,主要基于它的品牌。
成品的性能和表现力:☆ ☆ ☆ ☆ ☆。
网易Insight AR官网没有列出足够多的开发案例,实际列出的唯一案例是“农夫山泉+网易云音乐”。这个案例是一个营销案例。农夫山泉为此向市场投放了总计4亿瓶定制瓶包装的矿泉水。
这个案例一定是网易洞察AR在事件营销方面建立了一个商业化、规模化、有影响力的实施案例,但可能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相比其他SDK在这方面的成果,这个案例的质量和规模要高很多,而且是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
我们用的是Mi6手机,iPhone 6s手机通过网易云音乐客户端,农夫山泉定制版。AR体验中等偏上,稳定性不错,空间契合度一般,但调性可以给满分。当相机画面中必须保留logo时,有效识别距离约为10cm ~ 120cm。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试。
操作流程:打开网易云音乐>在菜单中找到“扫一扫”>切换到AR,扫一扫瓶子。
Insight AR官网除了上述案例没有提供其他明确的案例,只提供了三张动图来展示其SDK的稳定性。(由于官方Gif图片过大,压缩后画质受损。如有需要,建议直接去Insight AR官网查看。)
从“农夫山泉”这一案例的实际经验来看,上述图表基本符合事实效果。
第三名:石+EasyAR
EasyAR目前在中国有一定数量的开发者。据其最新融资消息,开发者数量约为3万人。这部分归功于Vuforia去年的“充电”行动。比如“AR图图乐”等AR卡相对初级的开发者,因为Vuforia自杀性的“授权费行动”而转投EasyAR。
平台加成:☆
缺乏平台优势是EasyAR目前明显的不足。其创业团队背景导致目前没有成熟统一的出口市场。
在EasyAR的新投资者中,有一个类似汽车之家的平台,最新的融资描述中也说未来会针对AR看车的应用场景。在最新的“汽车之家”App中,有“ar扫一扫”的功能入口,但没有任何说明和提示。
但没有公开信息显示EasyAR的开发者有机会享受汽车之家的平台红利。
汽车之家App最新版本界面截图
免费和可用:☆☆☆
EasyAR官方提供了本地化SDK下载的免费版本,称为“基础”版,但不支持SLAM、3D物体跟踪、不同类型目标同时识别跟踪、屏幕录制等功能。
Pro版收取2999元/应用的授权费,相对来说是良心价。Pro版支持以上四种功能。
此外,EasyAR还提供云识别API服务,收费价格为¥1200/月。
本地版主要满足AR识别和显示效果的基本需求,云版主要用于管理大量的识别图。大致的区分可以理解为:本地版满足短期、单需求的小型项目开发,云版满足大型、复杂的项目开发。
还有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但是页面打不开,显示为
开发者的规模和素质:☆ ☆ ☆ ☆。
最新融资消息称,其开发者数量在3万人左右(未经证实)。
相比百度AR,EasyAR目前的开发者规模仍有优势,但未来有望被超越。相比网易的insight,EasyAR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优势。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为开发者提供稳定的“盈利”出口,仅靠纯产品服务来扩大他们的开发者社区规模可能并不容易。
成品的性能和表现力:☆ ☆ ☆ ☆。
EasyAR官网提供了65个案例,大部分都是通过视频呈现的。视频内容大部分是甲方产品的广告,包括少量应用场景。
由于缺少标记物(非官网提供),无法对案例进行测量,截取部分视频动画以供参考。
动画1和2的AR内容看起来很稳定,而动画3的AR内容明显不稳定。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手机与识别点的相对距离,以及识别和跟踪的响应速度。相对距离较大时,手持设备时人体正常晃动造成的画面偏移较小,因此车载ar效果相对稳定,而近距离的卡片AR更容易察觉画面偏移,识别和跟踪的响应速度存在不可避免的延迟,导致了图3的结果。
第三方提供的有效识别距离数据最多270cm左右,最小距离未提供。
第四名:凉风台的希尔
亮风台的主营业务是AR眼镜,SDK是其硬件产品生态的一部分。SDK分为本地版和云API。鉴于国内AR眼镜产品的成熟度和市场份额甚至不如微软的Hololens,开发者基本享受不到平台红利。所以这种以硬件产品为核心的SDK,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说排名很低。
平台加成:☆
亮风台的投资方中有美图,但没有公开信息表明HiAR SDK的开发者可以有机会为美图平台开发盈利内容。
亮风台本身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不高,无法为开发者提供平台红利。
免费和可用:☆ ☆ ☆ ☆。
本地SDK和云端API都是免费的,并没有直接体现在官方页面上。注册后可以直接下载使用,查看管理后台。
开发者的规模和素质:☆☆。
亮风台在中国的开发者数量没有公开数据。根据其官网SDK相关页面显示的案例,与企业有一定量的toB合作,但没有证据表明其拥有大规模的开发者社区。
从其开发者社区显示的信息来看,该社区大约有100名开发者。
成品的性能和表现力:☆☆。
HiAR SDK的性能和效果可以参考自己的App“幻想”。梦乡App的下载入口位于官网“产品”菜单下。
用Mi6手机测,幻境App识别“50元人民币”后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动画,动画的表现力无关紧要。叠加的图像会有轻微的抖动和连续变形,稳定性明显不如上面三个SDK。
AR SDK排名摘要
排名第五到第七的Arsdks简单罗列,主要是因为这些SDK项目规模较小,目前还没有盈利或者融资的消息,所以它们的生存前景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必然要避免“更大不确定性”的风险。
一般来说,从“如何参与AR市场”的角度出发,选择AR SDK首先要考虑平台的优势。从技术角度来说,大多数SDK的算法逻辑都差不多,区别在于代码的精细化程度、开发辅助的健全性、技术支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ARKit捆绑iOS11无疑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市场机会,需要经过实战的检验。
在国产AR SDK中,百度AR和EasyAR无疑是首选考虑。两者相比,百度AR目前略占优势,长期优势更多。网易对AR开放性的洞察目前存疑。
报告的复制粘贴是相当可靠的。原谅我忘了出处,当时只保存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