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

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是必须有一个相对控股的大股东,但股份不能绝对占优。

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当年的国美事件对公众了解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有积极意义。可惜这个学费不是学生出的,而是国美股东出的。国美在业务上的优势受此事影响较大,体现在股价上,也远远落后于市场和竞争对手。

除了黄光裕入狱的偶然原因,这一事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美的股权结构,即大股东黄光裕控股地位的得失。

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公司,本质上是“搭车”,搭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车。投资者当然不想为股东之间的争斗买单。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是否可以尽量避免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投资者是危险的,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投资者是理想的?

投资者需要考虑两个主要风险:

一是大股东或管理层持股过多,比如50%以上。在这种股权结构下,散户的投票对公司治理基本没有制约作用,尤其是大股东是自然人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是把他们的投资风险交给了不可预知的人性。如果大股东和管理层决策失误,或者大股东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小股东也无能为力。

第二,大股东或管理层持股太少,比如不到5%。投资者需要担心的是大股东或管理层是否会足够努力,甚至怀疑他们是否会搞腐败或关联交易以谋取私利。很多国企改制上市,就是这种情况。我有个朋友,以前买西部某钢铁公司的股票,买了很多去参加股东大会。他说,在会上,公司的一个管理层成员怒目而视地问他:你哪来的这么多钱买这么多股份?你为什么生气?因为这家公司管理层基本没有股份,而且当年公司股价涨了不少。从此,我朋友再也不敢持有这家钢铁公司的股份。现在一些新上市的公司也有这个问题,因为早期融资太猛,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上市后基本都成了职业经理人。

说了这么多,结论很明确。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需要有相对控股的大股东,但股份不能绝对占优。

比如说。1999,一个年轻人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他带了几个同学朋友入伙,在创始股的设定上是这样的。他自己持有47%左右的股份,其他几个合伙人的股份比他少,但几个人的股份加起来刚好比他自己多一点。事后他谈到为什么股权结构是这样的。他说是因为他犯错的时候有人可以阻止他。当时不清楚公司做什么业务,怎么挣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