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集团合并报表

第一步: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原则),根据子公司的形成原因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别有:

1.通过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不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过合并,合并前的几个企业的财产变成一个企业的财产,几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企业兼并是资本集中进而是市场集中的基本形式。在日本和欧美国家,只要合并不带来垄断劣势,就被认为是合理的,甚至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但可能导致垄断的企业合并会受到反垄断政策的干预。

2.通过投资获得的子公司:对外投资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子公司,以及购买股票、债券、参股其他企业等形式。

3.通过行政转让获得的子公司。第二步:调整合并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仅在必要时)。

1.会计政策调整:根据母公司会计政策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2.会计期间调整:根据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和会计期间调整子公司的报表。

3.子公司财务报表的记账本位币与母公司不一致。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子公司的外币报表折算成与母公司会计币种相同的报表。

4.公允价值的调整: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和或有负债,在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中反映为合并报表编制时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和或有负债的金额。实务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的常见调整分录:

借:无形资产,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

借:管理费、

贷款: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

第三步:检查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和往来,找出差异的原因,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为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步骤4:准备综合工作文件。

1.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录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将数据相加(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实务中一般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填列,比较简单)。

2.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准备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1)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以子公司利润分配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2)抵销母公司与各级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涉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项目和内部往来余额;

(3)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五步: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写对外上报的合并财务报表(实际操作中由EXCEL公式自动计算)。判断对方是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合并报表的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确定。

2.控制是指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相关活动享有可变回报,并有能力利用对被投资单位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1)不存在股权关系。只要控制了对方,也应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像一些委托经营)。

(2)母公司为投资主体,没有子公司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