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其目的是使企业面向用户和市场,充分利用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内容:

1,合理确定企业的经营形式和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2、做好市场调查,掌握经济信息,进行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确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生产结构;

3.准备商业计划和签署经济合同;

4.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

5、搞好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6.加强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7、搞好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

8.合理组织产品销售,做好销售管理工作;

9.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妥善处理收入和利润分配;

10,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进行企业管理诊断等。

扩展数据:

九项原则:

1,管理原则

在经营企业时,要兼顾推进民主、理性、功能化,公司与全体员工是否和谐,公司与社会是否和谐。以下原则非常适用。

2、目标的原则

管理的目标不是支配,而是把让雇主和雇员都满意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所谓满意,是指在某个时间点,在所有情况下,双方都能认同的水平。换句话说,双方设定了一致同意的目标。

3.指挥统一的原则

原则上,一个职员只接受一个老板的命令。这对于避免复杂命令引起的混乱是绝对必要的。但是,这个原理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打破的。

4、分离和专业化原则

工作时,尽量采用单独制,专业制。如果想让这个原则不与统一指挥原则相冲突,可以引入“行参谋”制度。

5、管理范围(大)原则

它也被称为“控制范围”。每个经理管理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通常操作员人数限制在15 ~ 30人,文员人数限制在6 ~ 8人,策划限制在2或3人。但视情况而定,可以灵活增减。

6、管理层次(少)原则

管理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太长,不仅命令到达下层需要大量时间,内容也可能失真。这个原则必须与第五个原则相协调。

7.授权原则

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工作和职权是密切相关的。把工作交给下属时,必须和职权一起委托。因此,转让人必须管理受让人的权利。

8、分权原则

授权必须遍布整个组织,这就是分权原则。有了分权制,就需要有完整的公司管理体系。权力下放包括决策和执行。

9、目标管理的原则

分权的结果是,负责人必须自己或与老板一起制定目标。如果效果相当好,下属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会相对提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