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也在呈现“跑路潮”。为什么“霹雳”时间越来越短?

最近,“青儿”出走的消息又开始增多了。7月26日,南京一家名为“安闪购”的聚合支付品牌因无法提现,公司空无一人。与此同时,7月初,在重庆,聚合支付服务商“迪雅迪迪”也出现了类似闪购,无法提现,公司无法联系的情况。对于支付行业来说,这是熟悉的“二清二楚”的味道。

但是熟悉的味道又增添了一丝酸味。据荔枝新闻报道,闪购无法提现的商家有200多家,总金额超过40万。从7月8日产品上线,到7月20日不能提现,产品运行不到2周。

雅丢丢的情况好像没那么严重。据重庆广播电视台报道,不完全统计受影响的商家有500家,具体资金还不清楚。

“40万就跑了,太不值钱了。”一位移动支付网读者这样评论闪购事件。

不是40多万不多,也不是几百个商户不认真买单,而是支付行业出现了更多这样的“大风暴”。

移动支付网在对近两年出事的有代表性的支付相关企业进行不完全统计时,会发现一些问题。

不要相信手续费,消费返利,多级裂变。

以最近的某闪购事件为例,某闪购提出可以减少消费者消费,商家可以获得补贴。

此外,用户消费后还能获得积分。如果您消费1元,您将获得1积分。消费1积分,可在其商城获得相当于1元的商品。按照这个套数,基本相当于买一送一。

互联网巨头把普通消费者引入歧途,他们习惯了同时免费补贴和减免。所以即使不是巨头们发起的活动,还是有人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是减免+补贴,以及基本等于做公益的消费返利,真的不是一个小企业能承受的。

重庆雅迪丢跑路事件,也有支付行业熟悉的“0手续费”的味道。为了吸引更多商家入驻,Yadiudiu承诺在促销期间不收手续费,这是支付行业的老话了。“你看重别人的手续费,别人看重你的本金。”

2017年8月跑路的信掌柜,媒体披露信掌柜具有入门付费、发展层级组织、层层返利等传销特征。

费用、消费者回扣、补贴、特许经营费...这就是逃跑和非法游戏的全部。也许是贪婪。上当的消费者和商家还是很多的,不过最近的跑路事件似乎规模都不大。为什么?

为什么“霹雳”的时间越来越短?

从上面图1的表格可以看出,有跑路事件的企业的产品上线周期越来越短。影响较大的Nomans跑道事件持续了4年零6个月,长期的零收费策略并没有让企业很快倒闭。直到2017年底,银行下发217号文件严查无证支付业务。才暴露了Nomance二清的本质,才出现了跑路现象。这不是一条赚快钱的路子,涉及的金额和影响不可估量。这一事件也间接导致几家涉事支付机构承担了央行的大额罚款。

云支付这个聚合支付的大案,不是跑路,而是无证经营。做到654.38+07.9亿的资金流并不容易,而且已经运营了654.38+0多年。

最近跑路现象又出现了,手术时间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小。也许是因为以下原因:

央行监管趋严。近日,支付行业迎来一波罚款潮。8月7日,央行对四家支付机构罚款近亿元。此外,卡友和福临门的退出也让业界感觉央行是认真的,对代理商的审核和渠道的开放更加严格。与此同时,近两年央行多次提及“两清”问题,217号文件的余裕仍在,支付业务无证经营现象得到遏制。

消费者和商家都在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信诈骗、盗栏、支付截图等相关问题不断涌现,使得消费者和商家更加关注支付安全。此外,收单行业跑路的情况不断涌现,也让商家更加注重资金安全。

支付行业的魅力正在下降。众所周知,支付行业正在进入微利的局面。而且在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违法成本也在上升。在零手续费的情况下,6个月只有500多家商户,2月份却发展了5000多家商户。在经历了2017的支付总量爆发式增长后,市场已经逐渐饱和。

总之,其实判断支付行业跑路很简单,比如手续费异常(一般0.6%),补贴返利,加盟费高,基本可以判断为异常业务。用户和商家都不贪心,一切都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