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公司或买公司时,如何「预估」公司值多少钱?

在公司并购过程中,被并购方希望多卖,并购方希望少花。

但到底是多买还是少花,双方在博弈中都要有一个可靠的依据。

如何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公司价值是并购双方的一个关键点。

公司估值是指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是对公司的综合资产和股权价值进行分析和估计的过程。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大类,在我国的实践中也普遍被认可和采用。

1.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在目标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评估确定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一般来说,就是资产的重置价格,或者是购买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价格。因此,成本法的主要估价方法是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

在清查核实全部资产的基础上,对所有可辨认资产逐一进行评估,确认企业是否存在商誉或经济损失。

企业价值的评估值可以通过将企业的商誉相加,或者将各项单项可辨认资产的评估值相加后减去经济损失而得到。

重置成本法最基本的原理类似于等式1+1=2,企业价值是各项资产的简单相加。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突出、简洁和易于操作。

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没有考虑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能带来的现金流;同时忽略了不同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因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是1+1 > 2,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重置成本法一般用于国企改制过程中,会参照企业净资产的评估值进行交易。

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公司,靠的是思路或者模式,如果从资产的角度来看,一文不值。

所以轻资产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很少用成本法估值,用市场法或收益法估值,更能凸显其成长性和未来现金流。

2.市场法则

市场法是将评估对象与资产交易(如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进行比较。)可供企业参考或已在市场上交易,以确定估价对象的价值。

其原理是:假设在一个完全市场中,相似的资产会有相似的交易价格。

市场法中常用的方法有参考企业比较法、合并案例比较法和市盈率法。

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

通过对同行业或类似行业、岗位的被评估企业的基准对象的财务和经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乘以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即可得出被评估对象的价值。

但现实中很难找到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标杆对象,可参考的实证数据非常有限。

因此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市盈率乘数法:被评估企业股票价格=同类型公司平均市盈率,被评估企业每股收益。

它专门针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

比如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每股收益为1元,同类型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0倍,那么其每股价格为30元。

在实践中,很多非上市公司的收购也会参考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有参照物和数据。

但被收购企业毕竟不是上市公司,相应的估值折扣,打多少折扣,缺乏依据。

因此,这种可以作为参考的估值方法与收益法进行比较确认,通过协商确定最终估值。

3.收益法

收益法是根据资产的未来收益及其计算公式来计算资产的现值。

也就是说,资产的现值是根据其未来收益来确定的。

收益法的主要方法有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内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值法。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需要依赖于对公司未来现金流和收入的计算。

这种估值方法考虑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未来的价值因素,非常适合互联网、高科技等高成长性公司。

所以一般情况下,估值会高一些。

缺点是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收入是计算出来的,能否实现受很多因素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估值很高,特别是原股东希望保留在被收购公司的部分股份,投资人就会要求对赌。

作为投资人,你可以花很多钱买一个公司,但是被收购方要承诺达到支撑这个价格的业绩,也就是未来的现金流和收入。

如果不能实现,原股东要补偿一部分股权给投资人,也就是说,如果对赌失败,创始人将失去一部分股权,甚至完全出局。

企业发展有四个不同的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从实践经验来看,初创期估值最难,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简单。

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我想介绍一下实务环节中用到的估值方法:

1,500万元上限法

这种方式要求不投资估值超过500万元的创业公司。

在退出时企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初始投资时企业的价格越高,天使投资人的收益越低,超过500万元时,很难获得可观的利润。

2.博克定律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bocks首创的。典型的做法是根据以下公式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评估:

一个好主意是654.38+0万元。

好的盈利模式是654.38+0万元,

优秀的管理团队654.38+0万-200万元,

优秀董事会654.38+0万元,

巨大的产品前景是1万元,

加在一起,一个创业公司的价值是654.38+0万元-600万元。

这种估值方法清晰地展示了初创企业的价值与各种无形资产之间的关系,方法简单,相对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