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被合并和重组。他们旗下的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吸收合并?

作者:弗兰克

刘(姓氏)

链接:/question/20994749/answer/24807049

来源:知乎。

版权归作者所有,授权请联系作者。

就a股市场而言,目前整体上市的案例很多,路径也比较清晰。个人总结,按交易模式划分,主要有四种类型:

1就是题主所说的反向收购,即集团公司将其下属资产整合为纯控股公司,其他资产全部归上市公司兄弟公司,然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将集团实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然后上市公司更名为XX集团。这样,核心资产全部上市,以前的“集团”变成了纯粹的控股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集团资产规模过大,单纯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过程会使母公司的股权比例过高(比如90%以上),以至于无法满足上市条件。所以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向其他财务投资者发行股份(国内非公开发行或私募,国外市场称为配售)。当前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借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母公司。总的来说,两家公司变成一家公司,资产合并。存续公司为上市公司,母公司注销。母公司原股东按一定比例转为存续公司股东。典型案例有近期秦川发展,吸收合并秦川集团;

3.集团公司吸收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反过来,集团公司生存下来,上市公司被淘汰。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美的电器等案例。本案中,由于上市公司消失,美的集团继承了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使得股票代码由000527变更为000333。

4.在IPO过程中,集团公司换股吸收上市公司。相比3,多了一个IPO流程,可以实现融资。比如中国交建回归a股的过程中,吸收合并了路桥建设。集团IPO有一些优势。第一,与型号1相同。如果集团资产规模过大,会造成上市公司合并后持股比例过高的问题。如果IPO同时产生大量二级市场投资者,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其次,吸收合并时需要赋予原上市公司股东现金选择权(这很好理解,因为是换股吸收合并,股票对应的资产发生了变化,投资者可能不喜欢或者觉得亏了,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要求现金。

Out),如果选择现金的投资者多了,那么整个上市过程不仅会因为没有融资而损失大量现金,而且盘子会更小,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