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原属现代乡的华西村改为花树乡,更名为花树乡第二十三届先进社,吴仁宝任第二十三届先进社党支部书记。最初,该村常住人口约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1958年8月,第二十三先进社与其他三个先进社合并,更名为跃进社。任命吴仁宝为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桦树人民公社17大队拆分为四个生产大队。因为在花树人民公社的最西部,所以取名花溪大队,吴仁宝是大队书记。

从65438到0999,华西村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第一家上市公司。

1980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在压力下继续实行大队核算制,公社体制取消后更名为华西村。20多年后,华西村从最初负债2.5万人民币起步,如今经济总量已超过280亿人民币,成为拥有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

2004年,华西村通过多次“一点五统一”(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同等条件下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分配,村庄建设统一规划)与周边16个行政村合并形成一个大华西村,人口3万,面积30平方公里。

华西村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在华西村集团与下属企业的承包经营中,利润按照“28岁133岁”的制度进行分配,即企业超额利润的20%上缴集团,80%留存企业(28岁);留存部分65,438+00%奖励给承包商,30%奖励给管理和技术人员,30%奖励给员工,30%奖励给企业(1333)。

华西村还有一个规定,叫“少分配,多积累,多占股”。授予承包人的奖金20%以现金形式兑现,另外80%以股份形式享受分红。目前华西村集团并不是完全由集体所有,而是由集体控股70%,村民参股30%组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华西村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农业到第三产业的过程。

华西村从小作坊起步,经历了工厂、企业、公司、集团等几个阶段。从简单的农机修理到铝型材、铜型材、钢材、纺织、化工、电子六大生产系列;从1960年代的几个小厂到13分支机构和1999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属的40多家工厂企业。

华西村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当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全国首家以该村命名的乡镇企业上市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涵盖纺织、化工原料、化纤制品、服装制造、热电站、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等。2004年实现销售额260亿元。

2004年后,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开始从单一的工业发展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

华西村旅游业发展迅速,达到全村经济总量的20%以上,平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54.38+0万人次。

扩展数据:

主要景点

一、华西博物馆

华西_博物馆位于江阴市华西新市村,背靠龙山,总面积1万平方米。整个仿古建筑群参照故宫博物院的设计:

太和殿、干青宫、东华门、角楼和紫禁城的红墙都是按同样的比例复制的。该馆设有书画馆、古陶瓷展区、美术工艺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收藏和展示名家书画、雕塑、玉器、瓷器、刺绣、金属工艺品等10000余件(套)。?

二,花溪增地航拍新农村建设

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建筑,位于华西村南部,设计高度328米,总高度74层。2011投入使用。楼顶有空中花鸟园和空中游泳池;二楼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三。花溪都市农业示范园

花溪都市农业示范园总规划面积12700亩,主要由园艺中心、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畜牧水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稻麦油料基地等组成。其中,园艺中心规划面积600亩,包括观光果树园、组培花卉苗木培育区、牡丹园等展区。智能温室一期总面积12000平方米。

四。花溪金塔

华西金塔是华西村的标志性建筑,七层十七层,高98米。金塔一楼是商场,出售各种具有华西村特色的工艺品、香烟等商品。塔尖是金子做的。站在塔上,可以俯瞰华西村的全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华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