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会导致房价下跌吗?

虽然雷曼在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不多,但恰逢国内房地产的微妙时期。雷曼倒闭,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影响很大。

2004年,雷曼与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联手,参与上海永业集团开发的上海永业公寓二期,双方各持股25%。雷曼兄弟首次试水中国房地产市场。

2004年底,雷曼开始与中海地产合作,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基金。双方各投资5000万美元,在深圳龙岗开发一个65438+万平方米的小项目。

2006年6月,雷曼联手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成立战略资本投资公司,以416万元的价格拍下上海虹口区富海商厦。这是一个近10年未完成的项目,已经拍卖了三次。

5438年6月+2007年2月,雷曼向天津融创集团注资2亿美元,拟收购后者35%的股份。为此,融创还制定了三年上市计划。

雷曼最近一次房地产投资是在2008年5月。雷曼兄弟的子公司alam与a股上市公司中铁二局联手,在成都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雷曼出资约6543.8+0.5亿元,占合资公司49%。

业内普遍认为,雷曼在中国投资的房地产项目肯定会卖出去。雷曼倒闭后,融创和中铁二局都声称不受影响。

融创集团副总裁陈表示:“我们完全没有受到影响。问题只是谁来收拾他们的债务。”不过,在雷曼的众多项目中,融创可能是受影响最大的。因为融创曾希望赶上雷曼的树,在2008年底前在港做首次公开发行,融资2亿美元。但现在这个上市计划可能会推迟。中铁二局说雷曼的钱到了。Alam只是雷曼的关联公司。所以,雷曼的破产不代表阿拉姆的破产。此外,阿拉姆公司以现金方式投资合资公司,具体管理和开发由中铁二局经营,因此雷曼破产,双方合资公司未受太大影响。

绿城中国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寿柏年解释,雷曼突然申请破产,对绿城中国的具体影响无法估计。

18年9月,在深圳起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宏龙控股连续发布两次公告,确认雷曼持有公司股份的事实,但持股比例不到舆论传言的13%,约6000万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83%。公告称,公司目前经营和财务状况正常,深圳亿丰广场等6个项目正在推进中。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股东之一,雷曼破产不会对宏龙控股的实体经营产生太大影响。接下来,雷曼兄弟持有的股份将寻求出售,这对于宏龙控股来说只是股东变更。但短期来看,雷曼的破产会对宏龙控股的股价产生很大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整体衰退导致海外投资机构纷纷出售在华项目,最终将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写字楼市场。

据说美国金融危机会暂时减缓国内的办公需求。如果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影响将从金融行业传导到其他行业,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企业业绩下滑和裁员,企业进一步扩张的步伐将放缓,对办公空间的新增需求将受到很大影响。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透露,最近的反馈是客户的办公需求在放缓。需求放缓意味着空置率上升,未来有可能降低写字楼租金和价格。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雷曼倒闭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直接,但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市场信心可能会有影响。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做多”的外国投资者最近发生了变化,多家海外投资机构欲转让房产的消息令市场猜测不断。对于在低迷中苦苦挣扎的中国房地产来说,外资抛售的影响不算太严重,但市场信心可能会受到干扰。

投资银行在中国出售房地产。

3、4月份海外投行想借内地房地产低迷之机,到处寻找优质项目,购买意愿非常强烈。近日,几大海外投资机构急于在楼市“出货”的消息引发关注。

自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以来,在外资在华投资的主战场房地产市场,不断有消息称,各大海外投资机构计划出售在华房产。

在雷曼申请破产后不久,就有传言称雷曼有意转让其在上海四川北路商业大厦福海商厦的股权。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2月,雷曼携手资本战略,斥资4.5亿元以拍卖方式拿下上海虹口富海商厦。后来经过装修,现在该楼以升邦国际大厦推广的名义再次对外出租。

在中国的房地产领域,雷曼的投资才刚刚起步。去年2月,雷曼向天津融创集团注资2亿美元,收购后者35%的股权。今年5月,雷曼与a股上市公司中铁二局联手,在成都成立合资公司。雷曼出资约6543.8+0.5亿元,占合资公司股份的49%。

此外,雷曼还持有香港上市公司鸿隆控股约65,438+03%的股份,该公司主要从事广东省中档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租赁。

绿城中国中期业绩公告显示,雷曼持有绿城中国普通股股数分别为114118242(L)和38462275(S),占绿城中国股权的7.44%和2.51%。字母(L)代表好仓,字母(S)代表短仓。

自2008年绿城中国公布中期业绩以来,雷曼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港交所数据显示,雷曼目前持有绿城中国6.65%的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海外投资机构并不仅限于陷入危机的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似乎是抛售的主力军。

摩根士丹利在2003年至2006年收购的住宅建筑,如上海的金林天地、陆家嘴中央公寓和华山夏都苑,都在等待出售。据说,摩根士丹利的房地产基金也开始在香港出售房产,包括五套酒店式公寓和中环的英芝大厦;好像对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9%的股份已经不感兴趣了。

最近,一些外国投资基金开始通过中介寻找买家,准备出售以前在上海购买的物业资产。其中,花旗银行计划出售闵行漕河景苑两栋高层小公寓楼;美林的项目,包括南京西路开发项目,都在找买家;全球最大的服务式公寓运营商新加坡雅诗阁集团正计划出售一些之前收购的项目;麦格理澳大利亚也打算出售其在上海的一些公寓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已有数家海外投资机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四处搜罗优质项目,购买金额超过350亿元。市场人士估计,由于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至今市值已上涨数倍,估计总市值约为6543.8+00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华尔街的国际投资机构来说,当务之急是出售房产回笼资金,抓住现金等待未来的投资机会。问题在于,海外投资机构的集体抛售,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市场的信心,在信心进一步深度下滑的情况下,其退出将异常困难。

事实上,海外投资机构出售房产的尝试并不顺利。例如,摩根士丹利打算在今年上半年出售其上海金麟天地,但三个多月后,仍然没有合适的买家接手。

至于影响中国楼市海外投资机构开始出货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点:对中国地产的预期是负面的,所以寻求套现;又因为金融危机本身难保,希望追回资金,回老家救火。

仲量联行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陈丽敏表示,一些海外投资机构主要是考虑解决自身困难,还有一些则是因为看到市场基本面不如以前,急于套现。海外投资机构都是利益驱动,在房产已经升值的情况下,选择落袋为安是很正常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投资机构在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一些动向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据悉,住建部相关人士近日赴上海调研,主要针对当前外资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动向。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调查是基于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在内的海外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出售在沪物业;另一方面,中国楼市正在下跌,外国投资者正在抄底购买房地产的论调不时冒出。为了了解外资运作的实际情况,住建部开始对海外资本最活跃的上海进行调查。影响

中国投资理财网2008-10-1122:22:17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