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医生屈原面临亡国之痛。5月5日,他悲愤交加地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古洛河。为了不让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的大米扔进河里。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人们会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到河里去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子”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用艾叶或者芦苇叶和荷叶包粽子?《初级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夜里梦见一个自称三闾博士(屈原的正式名字)的人,对他说:“你祭祀的东西都被河里的龙偷走了。你可以用艾叶把它们包起来,以后再把五色丝线扎起来。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用“叶子裹小米”做成“角小米”,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朝乾隆皇帝,端午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子后,闫隆喜出望外,赞不绝口,并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四季太美,九子粽子求新。”
九子粽子是粽子的一种,就是九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它们形状各异,非常漂亮,是用九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的。九子粽子多用于馈赠亲友,如母亲给出嫁女儿的礼物、婆婆给新婚媳妇的礼物等。因为“粽子”与“中子”谐音,所以民间有吃“粽子”可以生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过一首赞美九子粽子的诗:“连桶米裹春,九子五彩缕缕扎重,绿叶皆白,笑说炊藕松。”
粽子不仅形状多,品种多,而且各地的口味也不一样,主要是甜的和咸的。甜的有白水饺、红豆饺、蚕豆饺、红枣饺、玫瑰饺、瓜子饺、豆沙猪油饺、枣泥猪油饺等等。有猪肉饺子,火腿饺子,香肠饺子,虾饺,肉丁饺子等等,但猪肉饺子更常见。此外,还有什锦饺子、豆沙饺子、蘑菇饺子等。南方风味,还有一甜一咸的“双饺”。这些粽子都配有不同的口味,让粽子家族多姿多彩。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我国包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在圣诞节吃粽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粽子,一边庆祝圣诞节。甚至有些出嫁的女儿也要在这一天回娘家,品尝母亲亲手做的粽子。
缅甸人也喜欢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为主要原料,熟香蕉和椰子作为馅料。这种粽子很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很独特。
日本的端午节在阳历的五月初五。他们饺子的主要成分是米粉,看起来像一个铃铛。
马来西亚人包的饺子,形状和中国广东的很像,特点是个头比较大。除了鲜肉饺子和火腿饺子,还有豆沙和椰蓉饺子,吃起来非常好吃。
菲律宾的粽子长,和浙东的粽子味道一样。粽子也是菲律宾人庆祝圣诞节的必备食品。
-
/ch-jieri/端午/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