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有哪些模式?
众筹
众筹即大众集资或大众集资,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的初衷是利用互联网和SNS的特性,让创业公司、艺术家或个人向大众展示自己的创意和项目,赢得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类似——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自己的页面,向公众介绍项目。[4]
点对点贷款
P2P[5] (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点对点网贷是指借贷双方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撮合。有借款需求的人可以通过网站平台找到有能力贷款并愿意在一定条件下贷款的人,通过与其他贷款人分享一笔贷款金额来帮助贷款人分散风险,也可以帮助借款人从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两种运作模式,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特点是所有的资金借贷活动都在网上进行,不结合线下审核。通常这些企业对借款人资质审查采取的措施有视频认证、核对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模式是线上线下结合。借款人在网上提交贷款申请后,平台会通过市内的代理机构,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借款人的信用和还款能力进行审核。
第三方支付
狭义的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一定实力和信用担保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通过与各大银行签订合同,在用户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的一种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在2010《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双方的支付中介提供的网上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等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不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已经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了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额宝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也开始露出獠牙[6]。
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的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其他任何形式的互联网金融都更具颠覆性。2065438年8月19日,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可用于纳税等合法用途,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比特币的国家。这意味着比特币已经逐渐“洗白”,从极客的玩物走向大众的视线。或许,它能诞生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帝国。
比特币一直火热,大幅下跌。无论如何,这场看似已经离我们很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也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形态是互联网货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只是挑战现有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未来互联网货币的发展是对央行的挑战。或许比特币会颠覆传统的金融增长,成为全球第一货币,或者最终崩溃。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会给人类留下一份永恒的遗产。[6]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集合。通过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客户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准确预测客户的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上有的放矢[7]。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是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商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说是快速实现大数据资产使用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基于云计算。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或重构传统经营流程,实现全面电子化经营管理。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信息化金融机构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从整个金融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不仅拥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还构建了由自助服务、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化服务体系。其大规模的信息化-数据集中项目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还形成了“门户”、“网上银行、金融产品超市、电子商务”。
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ITFIN)是指利用互联网销售金融产品,并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其核心是“搜索比价”模式,利用金融产品的纵向比价方式,将各类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到平台上,用户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形成了提供高端金融投资服务和金融产品的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这种模式没有太大的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利风险,资金根本不经过中间平台。